
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页数:47,439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306217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读本。
本书特色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资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资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读本。
目录
目录总序 i前言 v摘要 viiAbstract xix第一篇 总论第一节 板块构造理论导致成矿学研究的革命 3第二节 板块构造成矿理论面临的挑战 4参考文献 5第一节 大陆成矿学发展过程 6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槽台分布成矿与地台(地洼)活化成矿 6二、20世纪70~90年代:板块构造与成矿 7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地质演化(重大事件)与成矿 7第二节 我国大陆成矿学研究的发展阶段 8一、20世纪前半叶 8二、20世纪50~70年代 9三、20世纪70~90年代 10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 11第三节 我国大陆成矿学研究的主要认识与科学问题 12一、陆块内的成矿作用 12二、陆块边缘的成矿作用 16参考文献 20第三章 大陆成矿学研究前沿与关键科学问题 22第一节 大陆成矿学研究前沿 22一、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与成矿 22二、重大地质事件与成矿 23三、板块内部成矿作用 24四、成矿作用精细过程 24五、区域成矿模型研究 25第二节 大陆成矿学关键科学问题 26一、大陆形成演化对矿床时空分布的制约 26二、巨量成矿物质聚集过程和矿床定位空间 26三、矿床模型与找矿勘查 26参考文献 27第四章 大陆成矿学科学目标与优先发展领域 29第一节 大陆成矿学科学目标 29一、近期目标 29二、长期目标 29第二节 大陆成矿学优先发展领域 30一、大陆成矿学重要前沿研究 30二、中国大陆特色成矿 31参考文献 34第二篇 大陆成矿作用理论前沿研究第五章 大陆演化过程中的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43第一节 引言 43 第二节 地壳早期(太古宙)生长过程中的成矿作用 44一、地壳早期生长与演化 44二、地壳早期(太古宙)生长过程中的成矿作用 46第三节 古元古代构造转折与环境突变过程中的成矿作用 50一、古元古代构造转折与环境演化 50二、古元古代成矿作用 51第四节 中—新元古代大陆裂解与聚合过程中的成矿作用 52一、大陆裂解、聚合及其演化特色 52二、中—新元古代的成矿作用 54第五节 显生宙大陆演化复杂性与矿产资源的多样性 55一、显生宙大陆演化特征 55二、显生宙成矿作用 57第六节 总结与展望 59一、大陆演化过程中成矿规律的总结 59二、大陆演化过程中成矿规律研究的展望 63参考文献 64第六章 成矿作用的空间不均匀性 68第一节 引言 68第二节 成矿作用空间不均匀性的研究进展 69一、全球不同类型矿床的空间分布特点 69二、中国大陆矿产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72三、中国大陆与全球成矿作用的对比 73第三节 成矿作用空间不均匀性的控制因素 74一、地壳组成与演化的差异性控制 74二、地壳/地幔化学组成不均一性的控制 75三、成矿构造环境的差异性控制 76四、重大地质构造事件的控制 78五、构造转换、转折和叠加的控制 81六、矿床形成与保存能力的共同控制 82第四节 成矿作用空间不均匀性研究展望 85参考文献 86 第七章 元素行为与成矿物质聚集机制 89第一节 星云凝聚过程中的元素行为 89第二节 核幔分异过程中的元素行为 92第三节 板块运动、地幔柱与壳幔相互作用 93第四节 岩浆演化过程中的元素行为与岩浆矿床 94第五节 热液过程中的元素行为与热液矿床 96一、斑岩矿床 97二、夕卡岩矿床 98三、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98四、变质热液矿床 98第六节 三稀元素 100第七节 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 101参考文献 101第八章 流体演化与成矿 105第一节 引言 105第二节 成矿流体研究的主要进展 106一、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 106二、成矿流体不同的形成途径 111三、成矿流体搬运金属元素的方式 114四、成矿流体运移的路径 117五、成矿流体对金属元素的卸载 118六、成矿流体与成矿机制 121第三节 成矿流体研究的展望 123一、成矿流体的代表性 124二、成矿流体过程的精细研究 125三、成矿流体来源的多源同位素示踪体系 126四、成矿流体的年代学 128五、成矿流体的动力学 128参考文献 129 第九章 成矿过程的精细刻画 133第一节 引言 133第二节 成矿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 134一、成矿作用发生发展的空间及其主控因素 134二、成矿时代的精确厘定 136三、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起源与演化 138四、成矿元素的沉淀机制 139五、成矿体系演化与叠加成矿过程 141第三节 成矿过程的研究展望 142一、成矿作用空间与成矿地质体研究 142二、成矿作用时代与时间跨度的研究 143三、成矿物质及其迁移介质的精确示踪研究 143四、成矿元素的沉淀机制与元素分带性研究 145五、成矿系统和大型、超大型矿床立典研究 146参考文献 147第三篇 中国大陆特色成矿第十章 古元古代成矿大爆发与大氧化事件 153第一节 引言 153第二节 古元古代成矿大爆发 154第三节 大氧化事件与成矿大爆发事件 158第四节 未来研究问题与学科发展 161参考文献 162第十一章 华北克拉通破坏与成矿 165第一节 引言 165第二节 华北克拉通破坏的机制与特征 166第三节 华北克拉通晚中生代金、钼成矿作用 167一、华北克拉通金矿床 167二、华北克拉通中生代钼矿床 177 第四节 克拉通破坏与大规模金属成矿 179参考文献 181第十二章 华南地区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大花岗岩省成矿 188第一节 引言 188第二节 华南中生代陆壳再造与大花岗岩省成矿的主要进展 190一、陆壳再造与华南大花岗岩省的形成 190二、华南地区中生代大规模成矿 194第三节 陆壳再造与大花岗岩省成矿的研究展望 197一、华南大花岗岩省形成的驱动机制 197二、华南中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机理 199三、战略建议 200参考文献 200第十三章 中亚型造山与成矿作用 210第一节 引言 210第二节 中亚型造山与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212一、中亚成矿域多块体拼合造山过程与大陆地壳生长机制 212二、北疆主要金属矿床系八大构造阶段的产物 213三、矿床时空分布记录所反映的构造环境及其演化 215四、西准噶尔成矿带与哈萨克斯坦成矿带的对比与链接 215第三节 中亚造山带南缘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点与成因争议 216第四节 中亚造山带东段复合造山与复合成矿 219一、中亚造山带东段成矿特色 219二、中亚造山带东段复合造山与燕山期陆壳改造成矿特色 219第五节 前沿科学问题展望 221参考文献 222第十四章 塔里木陆块及其周缘造山带演化与成矿 232第一节 研究现状及问题提出 232第二节 陆块边缘及造山带构造演化与主要成矿作用 234一、对塔里木克拉通周缘构造演化的认识 234二、塔里木克拉通与阿拉善的关系及其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形成 236三、塔里木克拉通与柴达木地块的关系及其夏日哈木超大型铜镍矿床形成 239四、塔里木大火成岩省岩浆活动与铜镍成矿作用 241五、塔里木克拉通西南缘与西昆仑造山带的关系及其成矿意义 243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及设想 246一、塔里木克拉通边缘裂解与铜镍矿形成背景 247二、新元古代重大岩浆事件与金川超大型矿床形成 247三、早古生代夏日哈木铜镍矿床成生环境与成岩成矿过程 248四、古生代晚期板内(缘)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249五、塔里木克拉通再造事件与成矿谱系 250六、西北地区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理论找矿应用示范与成矿预测 252参考文献 252第十五章 三江特提斯构造域复合造山及复合成矿 257第一节 引言 257第二节 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作用 258第三节 三江特提斯复合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 260第四节 三江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 263一、典型复合成矿系统 263二、典型复合矿床 265第五节 三江特提斯成矿作用深部驱动机制 266第六节 研究展望 268参考文献 268第十六章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 274第一节 引言 274第二节 研究进展 275 一、地层具双层结构特点,花岗岩浆活动微弱 275二、扬子低温成矿域由三个矿集区组成 276三、矿床对地层时代或岩性有一定选择性 276四、属于后生热液矿床 276五、成矿时代 278六、矿床成因 279第三节 问题与展望 280一、大面积低温成矿时代 280二、大面积低温成矿驱动机制 281三、大面积低温成矿物质基础 283第四节 小结 284参考文献 284第十七章 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 289第一节 引言 289第二节 峨眉山地幔柱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主要研究进展 291一、地幔柱活动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 291二、峨眉山地幔柱成矿作用 294第三节 地幔柱成矿研究展望 303参考文献 305第十八章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 310第一节 引言 310第二节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的主要进展 311一、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的基本特征与壳幔属性 311二、青藏高原碰撞造山过程 312三、碰撞带成矿系统发育特征 314四、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对比研究 321第三节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与成矿作用的研究展望 322一、碰撞造山带岩石圈三维结构 322二、碰撞造山过程的深部动力学机制 323三、碰撞成矿系统的“源—运—储”与主控要素 323 四、大型矿床的形成过程与定位机制 324参考文献 324第十九章 青藏高原隆升与表生成矿 334第一节 引言 334第二节 青藏高原隆升与表生成矿的主要进展 335一、重要表生矿床(钾、锂、硼、锶矿床)的研究进展 335二、高原隆升对表生成矿条件约束的研究进展 341三、高原隆升背景下的表生成矿作用进展 347第三节 青藏高原隆升与表生成矿的研究展望 349一、陆相钾盐矿床的成矿条件研究 349二、锂硼矿床的成矿机理研究 349三、锶矿与硝酸盐矿的物质来源与成矿条件 349四、青藏高原隆升及大陆表生成矿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