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应当”一词的法理学分析

封面

作者:王波

页数:185页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16071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涉及规则的语言哲学判断。很多法理学家都支持这个观点,相关表述耳熟能详。比如凯尔森(Hans Kelsen)认为:“陈述一个人应当以某种方式做事情,就意味着这种做事情的方式是对一种规范的描述”。哈特(H.L.A. Hart)在《法律的概念》中也对“应当”、“应该”、“必须”等词语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词都是“规范性的术语”,“尽管不同,但在表现指示某种行为规则的存在方面却具有共同的功能”。哈特言下之意是“应当”、“应该”和“必须”构成的句式都强调了有关行为要按照特定的行为模式操作,通过在句子中嵌入这些词语,某种行为规范建立起来了。

上述习以为常的观点正确吗?本书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将努力阐明,“应当”一词只是规则的语言表象,表象下面,有待做出更为详细的澄清。

作者简介

  王波,法学博士,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副处长,著有《执法过程的性质:法律在一个城市工商所的现实运作》(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本书特色

  规则是法律的中心,是法律科学的关键。而“应当“这一法律语句中极常用的道义词,又被哈特视为一条规则的标志性概念。因此,关于“应当”一词的研究理当是破解法律及法律科学密码的重要切入点。本书通过撬开英美法理论和语言哲学经典论证中关于“应当”的理论裂缝,抽丝剥茧,一步步检测“应当”作为法律基石的可靠度。

目录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证结构

第二章 凯尔森的“应当”理论
第一节 理论重述
一、凯尔森关于“应当”的两个界面
二、凯尔森的法律规范理论及其与“应当”的关系
第二节 对凯尔森“应当”理论的讨论
一、凯尔森对“休谟法则”的两次运用
二、凯尔森对康德先验论证的模仿及评析

第三章 哈特的“应当”理论
第一节 理论重述
一、在句子中发现规则的标记
二、哈特内在陈述与凯尔森“特殊意义”的区别
三、哈特规则理论的内涵
第二节 哈特论证中的两个问题
一、习惯理论
二、“应当”理论

第四章 日常语言中的“应当”
第一节 “应当”与近义词的比较
第二节 “应当”与家族概念的比较
一、“应当”与标准
二、“应当”与义务
三、“应当”与“能够”
第三节 “应当”之外的“应当”
一、哈特法理论中的“观察者”
二、“取消规则”

第五章 作为句子成分的“应当”
第一节 霍菲尔德的基本法律概念
一、理论重述
二、对霍菲尔德基本法律概念的讨论
第二节 冯·赖特的道义逻辑及其批评者罗斯的理论
一、冯·赖特的道义逻辑
二、罗斯的反驳及进一步分析
第三节 “应当”与法律规范、制度事实
第四节 “应当”的情态语法分析
一、法律条文的“应当”式改写及初步分析
二、作为情态词的“应当”
三、例1′和例4中“应当”的功能分析

第六章 “休谟法则”的法理学解答
第一节 “休谟法则”与塞尔的证明方案
一、休谟的提问和塞尔的证成
二、对塞尔证明的批评
第二节 法律实证主义的证明方案
一、奥斯丁的破题与哈特的惯习主义转向
二、科尔曼对哈特证明方案的取舍与深化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应当”与理由
第一节 拉兹的理由理论
一、理由的本体问题
二、理由的分类
第二节 内格尔的动机和理由理论
一、内格尔的动机理论
二、内格尔的理由理论
第三节 威廉斯的内在理由和外在理由
一、理论重述
二、讨论
第四节 斯坎伦的理由理论
一、斯坎伦的理由理论
二、斯坎伦对威廉斯内在理由的反驳
第五节 帕菲特的理由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论证
一、帕菲特关于理由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界定
二、理由主观主义为什么是错的?
第六节 总结

参考文献
索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应当”一词的法理学分析》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