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宋代节令诗研究

封面

作者:李懿

页数:26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203514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宋代是节令体系成熟发展的鼎盛时期,日趋繁盛的节俗推动了节令诗的大量诞生。宋代节令诗蕴含着优美的文学情思与生动的民俗描绘,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宋代节令诗研究》一书主要立足于文本细读,并在历时比较的视野下对宋人节令诗进行系统性的专题研究。全书首先考察节令诗中的女性书写、儿童书写、农家书写,其次探讨节令对宋人生命情境的渗透。再次剖析宫廷节令与应制书写、权力运作的关系,最后从组诗、典故、题材、语言等层面考索节令诗的审美嬗变。附录部分阐述节令诗对宋词、宋代地理类笔记等不同节令文类的影响,且就南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宋诗部分的错讹进行补正,从而进一步揭橥节令与宋诗、民俗与文学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

李懿,1984年生,女,汉族,泸州人,2003年9月进入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基地班学习,2007年9月保送本校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9年9月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周裕锴教授,致力于宋代文学研究,2012年12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13年进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师从陈来、刘东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选编了《徐中舒文存》《周传儒文存》。2016年7月供职于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主要从事宋代文学及江西地域文化研究。

目录

绪论

节 宋代节令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章 节令与女性书写

节 “内闱之外”:节令对宋代女性日常生活的意义

第二节 女性描写的深化

一 从粗笔勾勒到工笔细描

二 立体化、多样化的人物特写

第三节 节令诗中的叙事策略

一 片段式的叙事模式

二 四个典型化的片段解析

第四节 女性书写的时代内涵与审美价值

一 女性学层面的探讨

二 社会学层面的分析

三 文学层面的解读

第二章 节令与儿童书写

节 节令儿童的写作情况

一 创作概况

二 诗歌写作缺乏的因由

第二节 儿童群像的诗性呈现

一 角色塑造与童俗描绘

二 童趣:儿童影像之本色书写

第三节 节令儿童书写的文学功能和文化特质

一 诗史互证、以诗补史的纪俗功用

二 儿童形象的凸显

三 儿童稚趣的诗化表现

四 促进古代儿童诗的发展

第三章 节令与农家书写

节 诗学视域下的农家节令

第二节 社日诗:农家“狂欢节”之再现

一 社日概述

二 诗中农村社俗的散点透视

三 村野精神的文本反映

四 兼论宋代社日节的衰落

第三节 节令诗与农事信仰

一节 令与农事信仰的结合

二 农事祈禳的诗学观照

三 诗人笔下的农事占卜

四 诗歌书写的意义

第四章 节令与生命情境书写

节 节令与宋代人文气象

一 诗书酬唱

二 赏心乐事

第二节 疑俗与理性精神

一 崇理旨趣

二 从疑俗到内省

三 形上的哲理探索

第三节 淑世情怀

第四节 帝京情结

一 追忆的诗学

二 记忆与认同

第五章 节令与权力书写

节 节令与王权统治

第二节 上元应制诗与帝国权力运作

一 文学场中权力的获取与强化

二 上元应制诗的文学特色

三 诗歌“与民同乐”思想的反思

第三节 冬至祭天诗的文本阐释与皇权象征

一 至日祭天的寓意

二 祭祀诗学与天授王权

第四节 节令诗与祥瑞

一 古代祥瑞之滥觞

二节 令与祥瑞刻画

三 雅颂之音与神道设教

第六章 节令诗的审美新变

节 节令诗的俗化倾向

一节 令生活的日常呈现

二 诗歌的俗语化

第二节 典故:节令的文学记忆

一 宋代岁时类书与使典

二 博典、翻案与僻典

第三节 诗可以观:节令组诗的志录功能

一节 令民俗风情长卷之再现

二 组诗副文本的作用

三 组诗与民俗记录的关系

第四节 节令诗的谐趣书写

一 节令、游戏与诗的相通性

二 以文为戏

结语

附录一 节令诗对不同节令文类的影响

一 对宋词的影响

二 对地理类笔记的影响

附录二 《古今岁时杂咏》所收宋诗部分补正

一 张冠李戴

二 同一作家作品,一首误作两首

三 同一作家作品,两首误作一首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宋代节令诗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2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