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零基础学习

封面

作者:吴维叔

页数:344页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5699328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吴维叔练功习武60年的精诚之作。该书从吴式方架太极拳的理论着手, 详细介绍了方架太极拳的源流、特点及习练套路, 并深度剖析了方架太极拳的技法特点、练习方法等。其中对吴式方架太极拳拳架动作及套路的说明, 更是通过文字、照片、动作演练光盘三个部分来互相补充、互相弥补不足。

作者简介

吴维叔
杭州市武术协会顾问,中国武术段位七段,杭州市武术协会特级教练,浙江省涉外武术特级教练,浙江省传统武术裁判员综合类荣誉一级。 1944年出生于浙江临海,祖籍浙江省东阳县吴良镇,从小随父母居住在杭州。7岁跟父亲学杨式太极拳剑;1958年进杭州东风少体学校武术班跟杨澄甫的入室弟子奚诚甫老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剑、罗汉拳、形意拳、八卦掌等3年;1962年向著名拳师何长海老师学习大洪拳、弹腿2年;1971年开始向名拳师孙中宣老师学习查拳、炮拳、太极拳、螳螂拳、42式太极拳剑、青萍剑等20余年;1971年开始还向骨伤科医生、气功师毛延林老师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混元杨式太极拳、心意六合拳10余年。 习武近70年,将太极、少林、形意、八卦融会贯通,既看到它们之间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也看到它们的共性,并把它们贯穿在平时的教学中。几十年来已教出学生3000余人,他(她)们在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为适应比赛和特殊练习的需要,吴维叔对20余套传统套路进行了改编,使它们既不失传统中的精髓,也具有现代意识。著有论文《论传统武术的技击功能》《中国的剑文化》《太极拳的下实上虚》《搬拦捶与少林类拨掌直拳用法之比较》《里圈与外圈武术攻防之圈》《大罗汉拳的实战攻防》等。2015年出版了用7年心血写成的《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一书,社会反响佳。

本书特色

1.无论国内和国外,太极越来越受到喜欢。青年人,找到一种运动抗拒压力;中老年人,养生和健身。 2.吴式方架太极拳传人吴维叔精诚之作。吴维叔习武近70年,将太极、少林、形意、八卦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历时7年研究整理而成此书。 3.从入门到精通的太极拳习练经典。作者几十年来已教出学生3000余名,并在各类比赛中成绩显著。 4.李亚鹏推荐的体育运动方式。 5.505幅四色图片,精确展示每个动作及攻防招式,零基础读者轻松上手以至精通。 6.随书附赠220分钟高清同步练习DVD,比陈氏太极拳讲解更详细,示范规整。入门第一。

目录

自 序

第一章 综合简介
一、吴式方架太极拳的源流与特点
二、吴公仪简介
三、毛延林老师简介
四、我的武术人生

第二章 怎样练习吴式方架太极拳
一、吴式方架太极拳的手型、步型与腿法
二、吴式方架太极拳练习中的注意事项
三、吴式方架太极拳与自动调控
四、太极十三势与用法
五、太极拳十要

第三章 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
一、吴式方架太极拳的动作方位定法
二、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动作名称和顺序
三、吴式方架太极拳套路动作的详细说明和拳照
第一段
1.预备势(南C)
2.起势(南C)
3.左掤挤(南C)
4.揽雀尾(西B)
5.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6.斜飞势(向身左侧东A)
7.提手上势(南C)
8.白鹤亮翅(南C→东A→南C)
9.左搂膝拗步(东A)
10.手挥琵琶(东A)
11.搂膝拗步(左、右、左3势,东A)
12.手挥琵琶(东A)
13.按掌(东A)
14.上步搬拦捶(东A)
15.如封似闭(东A)
16.十字手(南C)

第二段
17.斜左搂膝拗步(东南AC)
18.抱虎归山(北D稍偏西B)
19.斜揽雀尾(北D俏偏西B)
20.斜单鞭(正身向西南BC,眼观向南C略偏西B的左掌)
21.肘底看捶(东A)
22.倒撵猴(左、右、左3势,面向东A,退西B)
23.斜飞势(向身左侧东A)
24.提手上势(南C)
25.白鹤亮翅(南C→东A→南C)
26.左搂膝拗步(东A)
27.手挥琵琶(东A)
28.海底针(东A)
29.扇通背(东A)
30.翻身撇身捶(西B)
31.卸步搬拦捶(退东A,面向西B)
32.上步揽雀尾(西B)
33.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34.云手(共3势,向东A移动)
35.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36.左高探马(东A→南C)
37.右分脚(东南AC)
38.右高探马(东A→北D)
39.左分脚(东北AD)
40.转身左蹬脚(西B)
41.搂膝拗步(左、右2势,西B)
42.进步栽捶(西B)
43.翻身撇身捶(东A)
44.左高探马(东A→南C)
45.披身右踢脚(南C→东北AD→东南AC)
46.退步打虎(东南AC→北D→东A→北D→东南AC)
47.右蹬脚(东南AC)
48.双峰贯耳(东南AC)
49.左踢脚(东A)
50.转身右蹬脚(东A)
51.上步搬拦捶(东A)
52.如封似闭(东A)
53.十字手(南C)

第三段
54.斜左搂膝拗步(东南AC)
55.抱虎归山(北D稍偏西B)
56.斜揽雀尾(北D稍偏西B)
57.斜单鞭(正身向西南BC,眼观向南C略偏西B的左掌)
58.野马分鬃(共5势)
59.玉女穿梭(共6势)
60.揽雀尾(西B)
61.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62.云手(共2势,向东A移动)
63.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64.下势(东A)
65.金鸡独立(左、右2势,东A)
66.倒撵猴(左、右、左3势,面向东A,退西B)
67.斜飞势(向背后北D挤靠,面向南C)
68.提手上势(南C)
69.白鹤亮翅(南C→东A→南C)
70.左搂膝拗步(东A)
71.手挥琵琶(东A)
72.海底针(东A)
73.扇通背(东A)
74.翻身撇身捶(西B)
75.上步搬拦捶(西B)
76.上步揽雀尾(西B)
77.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78.云手(共2势,向东A移动)
79.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80.左高探马(东A)
81.迎面掌(东A)
82.转身单摆莲(西B)
83.右搂膝拗步(西B)
84.搂膝指裆捶(西B)
85.上步揽雀尾(西B)
86.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87.下势(东A)
88.上步七星(东A)
89.退步跨虎(东A)
90.转身迎面掌(西B)
91.转身双摆莲(东A)
92.弯弓射虎(东北AD)
93.左高探马(东A)
94.迎面掌(东A)
95.翻身撇身捶(西B)
96.上步仆面掌(西B)
97.上步揽雀尾(西B)
98.单鞭(正身向南C,眼观向东南AC的左掌)
99.合太极(南C)
100.收势(南C)

后记

附图录(身体垂直站立时的三点一线)

备注

参考书籍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零基础学习吴式方架太极拳:零基础学习》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7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