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崔淑娟;吕波;王明洋
页数:172页
出版社:延边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886956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高校英语语言教学基本理论、高校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策略、文化体验式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策略等。
目录
第一节 语言与教学
第二节 语言与习得
第二章 高校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类型
第一节 英语语言教学与翻译实践
第二节 英语语言教学与口语实践
第三节 英语语言教学与跨文化交际实践
第三章 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策略
第一节 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实践基础理论
第二节 任务型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模式
第三节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原则与误区
第四章 文化体验式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策略
第一节 文化体验式英语语言教学概述
第二节 文化体验式英语语言教学实践设计
第三节 文化体验式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方法
第五章 演讲式英语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策略
第一节 英语演讲稿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英语演讲语言的风格
第三节 英语演讲稿的写作与文体
第四节 英语演讲实践技巧
参考文献
节选
《高校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创新策略》: 二、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语言教学内容的缺失 (一)英语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英语是世界语,我国学生学好英语,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对于我国的发展至关重要。英语的传播,需要英语教师经得起挑战,尤其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要结合英语的特点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加强英语语言教学。英语翻译中的语言教学,不仅是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更是一门艺术。英语翻译教学要在传授基本英语词汇、语义的同时,注重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习惯和英语语感。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只强调基础翻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语言的交际性。语言不同于数学运算,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英语翻译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英汉互译功能,而这一功能体现的最佳方式,是建立起良好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杜绝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哑巴英语”现象,就要使语言符号跳动起来,发挥出其交际工具的功能。 学习一门语言,既要系统地学习它的理论知识又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因此,造就一批既有扎实的语言知识,又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的人才自然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英语翻译教学中理应包括语言教学的内容和突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语言教学是为了学生在从事翻译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用英语语言。没有形成良好的英语语言习惯,是不可能在英语翻译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注重语言教学是学生翻译能力提升的基础,更是对一门语言的尊重。 (二)影响传统英语语言翻译教学缺失的因素 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受到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影响,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教学重点也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制约。英语翻译中语言教学的残缺,也是在各种因素交叉作用下产生的。 1.国际因素 美国和英国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风向标,其语言的国际化也迫使各个国家广泛开展英语教学,我国是最早开展英语教学的非英语世界的国家之一。由于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依存度等原因,使得我国的英语翻译教学受英国和美国的影响最为深刻。在英国和美国等英语国家,其语言的规范性是很弱的,他们更注重语言的随意性。而在我国引进英语教学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注重英语翻译的形式内涵,这使我国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只是关注英语翻译的音译原则。由于英美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一些同音异义或一词多义的现象时有出现,所以盲目照搬他国语言的语音和基本语义,却不结合他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化,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丑态百出的现象。 2.环境因素 我国是汉语国家,汉语与英语是两个独立的语言体系。由于我国缺少直接的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和环境,所以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英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书面直译能力,听、读、写的能力要远远高于“说”的能力。由于语言环境所限,一些英语教师的口语又不是很规范,致使英语翻译教学中直接的语言教学微不足道。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和信息传递的载体,在翻译教学中应当尽量采取英语广角式的教学方法,培养语言环境,使语言教学成为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内容,促进英语翻译教学的全面发展。 3.教师因素 在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过度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思维的教育。教师是课堂的引领与掌控者,英语教师以其权威性控制着课堂的节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剥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学生思维的荒芜,必然导致英语语言能力的丧失。英语翻译中的语言教学,实质上就是学生英语思维的养成途径。教师不注重英语翻译的语言教学,不通过师生互动和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无法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结果几年英语翻译课下来,学生只是学会了“中国式”的英语,而不是地道的美、英式英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