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封面

作者:马翔,宋静静

页数:203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95940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稿首先在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制度及政策背景下,回顾国内外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相关文献,总结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剖析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内在机理以及国家海丝战略对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综合考虑了海岛经济发展的“生态”和“发展”两个维度,主要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及创新评价六个层面,构建了26个二级指标及包括气候条件、海洋灾害情况、生物状态、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海岛交通、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生活质量、社会风险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产业、创新等68个三级操作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总结和梳理中国海岛经济总体现状与开发利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海岛开发与利用战略思想共识不统一、海岛经济发展战略认识还需继续提升、海岛开发占比低与高品质海岛少并存等六类问题。随后,系统梳理并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六国海岛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及美国夏威夷、亚速尔群岛、太平洋群岛、所罗门群岛、马尔代夫海岛海岛经济发展的案例经验,总结了瓦努阿图、斐济、萨摩亚等二十二个小岛国海岛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并提出了集中立法模式、集中管理、分类管理、“旅游+”等可借鉴做法。根据海岛功能规划发展可划分为生态保护岛、滨海旅游岛、海洋科教岛、自由贸易岛、现代渔业岛、综合利用岛、群岛、清洁能源岛、港口物流岛与临港工业岛十种海岛经济发展类型,结合每类海岛特点与国内外现状,通过案例剖析,提出了每类海岛发展模式及创新发展的条件、问题、典型做法与对策举措。最后,从国内外视角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岛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搭建蓝色海岛经济交流平台、构建蓝色海岛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财税、金融、人才、产业、开放、用海用地等政策保障。

作者简介

马翔,男,经济学博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现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商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曾任宁波市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学术与社会兼职: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投资项目评委,《宁波金融》期刊专家组专家,赣州市金融研究院暨江西理工大学金融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宁波市金融研究院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海洋金融、科技金融、区域投融资以及汇率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稿首先在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制度及政策背景下,回顾国内外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相关文献,总结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剖析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内在机理以及国家海丝战略对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综合考虑了海岛经济发展的“生态”和“发展”两个维度,主要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及创新评价六个层面,构建了26个二级指标及包括气候条件、海洋灾害情况、生物状态、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海岛交通、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生活质量、社会风险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产业、创新等68个三级操作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总结和梳理中国海岛经济总体现状与开发利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海岛开发与利用战略思想共识不统一、海岛经济发展战略认识还需继续提升、海岛开发占比低与高品质海岛少并存等六类问题。随后,系统梳理并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六国海岛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及美国夏威夷、亚速尔群岛、太平洋群岛、所罗门群岛、马尔代夫海岛海岛经济发展的案例经验,总结了瓦努阿图、斐济、萨摩亚等二十二个小岛国海岛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并提出了集中立法模式、集中管理、分类管理、“旅游 ”等可借鉴做法。根据海岛功能规划发展可划分为生态保护岛、滨海旅游岛、海洋科教岛、自由贸易岛、现代渔业岛、综合利用岛、群岛、清洁能源岛、港口物流岛与临港工业岛十种海岛经济发展类型,结合每类海岛特点与国内外现状,通过案例剖析,提出了每类海岛发展模式及创新发展的条件、问题、典型做法与对策举措。最后,从国内外视角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岛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搭建蓝色海岛经济交流平台、构建蓝色海岛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财税、金融、人才、产业、开放、用海用地等政策保障。本书稿首先在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制度及政策背景下,回顾国内外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相关文献,总结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剖析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内在机理以及国家海丝战略对海岛经济发展的影响。.随后综合考虑了海岛经济发展的“生态”和“发展”两个维度,主要从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保障及创新评价六个层面,构建了26个二级指标及包括气候条件、海洋灾害情况、生物状态、主要污染物、空气质量、海岛交通、产业结构、经济效益、生活质量、社会风险和社会保障、人口、教育、卫生、产业、创新等68个三级操作指标的评价体系。在总结和梳理中国海岛经济总体现状与开发利用情况基础上,提出了海岛开发与利用战略思想共识不统一、海岛经济发展战略认识还需继续提升、海岛开发占比低与高品质海岛少并存等六类问题。随后,系统梳理并比较分析了美国、日本、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六国海岛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及美国夏威夷、亚速尔群岛、太平洋群岛、所罗门群岛、马尔代夫海岛海岛经济发展的案例经验,总结了瓦努阿图、斐济、萨摩亚等二十二个小岛国海岛经济发展与管理经验,并提出了集中立法模式、集中管理、分类管理、“旅游 ”等可借鉴做法。根据海岛功能规划发展可划分为生态保护岛、滨海旅游岛、海洋科教岛、自由贸易岛、现代渔业岛、综合利用岛、群岛、清洁能源岛、港口物流岛与临港工业岛十种海岛经济发展类型,结合每类海岛特点与国内外现状,通过案例剖析,提出了每类海岛发展模式及创新发展的条件、问题、典型做法与对策举措。最后,从国内外视角分别提出了中国海岛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搭建蓝色海岛经济交流平台、构建蓝色海岛经济管理体制以及财税、金融、人才、产业、开放、用海用地等政策保障。

目录

第一章 政策背景及演化机理 第一节 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制度及政策背景 第二节 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 第四节 海岛经济模式演化形成的内在机理 第五节 国家“海丝”倡议对海岛经济的影响第二章 可持续性评价:有居民海岛经济发展 第一节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和依据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现状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第四节 海岛评价理论的引入第三章 海岛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一节 发展现状 第二节 存在问题第四章 海岛经济发展与管理体制经验借鉴 第一节 美国海岛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经验 第二节 日本海岛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经验 第三节 韩国海洋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经验 第四节 越南海岛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经验 第五节 印度尼西亚海岛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经验 第六节 菲律宾海岛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经验 第七节 海岛开发管理及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第八节 典型海岛经济体国家的发展经验 第九节 海岛开发保护政策总结与比较第五章 国内现有海岛经济发展类型及模式创新 第一节 生态保护岛模式及创新 第二节 滨海旅游岛开发模式及创新 第三节 海洋科教岛开发模式及创新 第四节 自由贸易岛模式及创新 第五节 现代渔业岛开发模式及创新 第六节 综合利用岛开发模式及创新 第七节 群岛开发模式及创新——舟山岛案例 第八节 清洁能源岛开发模式及创新 第九节 港口物流岛开发模式及创新 第十节 临港工业岛开发模式及创新第六章 海岛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的思路与政策举措 第一节 发起蓝色海岛经济发展的全球倡议 第二节 搭建蓝色海岛经济交流平台 第三节 构建蓝色海岛经济管理体制 第四节 财税政策保障 第五节 金融政策保障 第六节 人才政策保障 第七节 产业政策保障 第八节 开放政策保障 第九节 用海用地政策保障参考文献附表1 中国海洋发展指数(ODI)评价指标体系附表2 海岛生态指数(IEI)评价指标体系附表3 海岛发展指数(IDI)评价指标体系附表4 中国重点有居民海岛发展主要特征及模式选择 附录1 案例:浙江舟山六横岛——打造综合利用岛 附录2 案例:宁波梅山岛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行动纲要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与可持续性评价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1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