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雷德鹏著
页数:319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259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七章, 首先概述胡塞尔现象学中历史主题化历程, 进而全面论述了胡塞尔关于科学意义的起源、沉淀、扩展以及其流传在近代被中断的理论, 对胡塞尔关于重新激活科学意义源泉的能力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辨析, 阐明了胡塞尔关于科学意义之历史地平线的理论, 即生活世界、语言、主体际性、文化、人类共同体等等构成了对科学的意义的起源及其延传解释的视域即历史的地平线, 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结构的先验性则是历史现象学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 简述晚期胡塞尔科学认识批判“历史转向”的效应。
作者简介
雷德鹏,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二级),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硕士毕业,复旦大学外国哲学专业博士毕业。现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近年来,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其中1项结题等级为优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有20多篇被《新华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全文转载或索引;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研究胡塞尔现象学的学术专著3部,均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本书特色
本书分七章,首先概述胡塞尔现象学中历史主题化历程,进而全面论述了胡塞尔关于科学意义的起源、沉淀、扩展以及其流传在近代被中断的理论,对胡塞尔关于重新激活科学意义源泉的能力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深入辨析,阐明了胡塞尔关于科学意义之历史地平线的理论,即生活世界、语言、主体际性、文化、人类共同体等等构成了对科学的意义的起源及其延传解释的视域即历史的地平线,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结构的先验性则是历史现象学的根本任务。在此基础上,简述晚期胡塞尔科学认识批判“历史转向”的效应。
目录
导论第一章 先验现象学的历史概念 第一节 历史:原初意义的形成、沉淀和流传的运动 第二节 “内在历史”(inner history) 第三节 “意向历史”(Intentional history) 第四节 历史的时间性结构 第五节 历史与生活世界 第六节 哲学家与历史意向性 第七节 胡塞尔对历史主义的现象学批判第二章 先验现象学的科学史学方法 第一节 历史沉思的先验现象学方法论前提 第二节 先验现象学的目的论解释方法 第三节 先验现象学的回问法或回溯法 第四节 先验现象学的范例法 第五节 先验现象学的历史认识论第三章 几何学和科学原初意义的起源 第一节 “几何学的起源”作为历史沉思的一个范例 第二节 几何学与古代欧洲及其哲学 第三节 从几何学的起源看科学意义及其最终来源 第四节 理念化:几何学原初意义的生成之途 第五节 测量技术,纯理论的兴趣和几何学的起源第四章 伽利略和科学原初意义的流传 第一节 自然数学化:伽利略新物理学之动机 第二节 科学原初意义在伽利略新物理学中的沉淀 第三节 科学原初意义在伽利略新物理学中的流传增殖 第四节 伽利略:既是发现的天才又是掩盖的天才第五章 科学原初意义流传中断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近代以来,科学意义流传被中断(breakdown) 第二节 全部科学意义的格塔式转变 第三节 数学的自然科学的“遗忘症 第四节 客观主义哲学的误导 第五节 心理学以及各种流行思潮的误释 第六节 实证主义将哲学的头颅砍去第六章 先验现象学和重新激活科学原初意义 第一节 重新激活科学原初意义的含义 第二节 重新激活科学原初意义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重新激活科学原初意义的能力 第四节 近代哲学尝试激活科学原初意义的努力 第五节 超越论的现象学:为重新激活科学原初意义的源泉奠基第七章 科学意义的“历史的地平线 第一节 生活世界:科学世界的基础 第二节 语言:科学意义从主观转变为客观的中介 第三节 文化世界:浸润科学意义的沃土 第四节 科学共同体:科学意义生成的交互主观境域结论:从科学史出发进行回溯而达到现象学的超越论哲学之通道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回返历史——胡塞尔的科学史学研究》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110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