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敬恭桑梓的教育家熊庆来

封面

作者:张维著

页数:332页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2031081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翔实而生动地讲述了熊庆来的数学人生, 以及他对华罗庚、陈省身、钱长伟等杰出弟子的教导, 纪念了这位中国数学史上里程碑式的大师。内容包括: 求学之路 ; 报效祖国 ; 数学大家等。

作者简介

  张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首批签约作家,昆明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从教30余年,同时致力于名人研究与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已出版名人传记专著四百余万字,发表学术论文及纪实文学作品百万余字,另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等参著作品多部。多次荣获全国及省、市、校级奖励,包括“云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奖”“滇版优秀社科图书奖”“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及“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云南大学伍达观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云南大学教学名师奖”等。

目录

第一章 求学之路
第一节 息宰村长大的孩子
第二节 走出弥勒竹园坝
第三节 昆明求学
第四节 欧洲苦读
第五节 榜样巴斯德

第二章 报效祖国
第一节 学成归国
第二节 初登讲坛
第三节 28岁的系主任
第四节 鼎力助济慈

第三章 数学大家
第一节 创办清华算学系
第二节 慧眼识罗庚
第三节 熊氏无穷级
第四节 温暖的家
第五节 把清华算学系建成学术中心

第四章 抗战岁月
第一节 敬恭桑梓甘入幽谷
第二节 将云大办成小清华
第三节 云南大学改为国立
第四节 大学的重要在其学术生命
第五节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第六节 肩担使命心系抗日
第七节 身处漩涡难挽狂澜

第五章 老骥伏柄
第一节 三人法兰西
第二节 不知老之将至
第三节 青出于蓝冰成于水
第四节 中国在21世纪将成为数学大国

尾声
熊庆来生平大事年表
参考书目
后记

节选

  《敬恭桑梓的教育家熊庆来》:  第一节息宰村长大的孩子  1893年旧历九月十一日,熊庆来出生在祖国西南边疆云南省弥勒县的息宰村。  弥勒县地处云南的东南部,与拥有举世闻名的石林胜景的路南县(今石林彝族自治县)毗邻,是一个方圆有五百来万亩土地,汉、彝、傣、回、苗、壮等多民族聚居的中小县份。整个县境东西狭而南北长。从高空鸟瞰,犹如一片硕大的椭圆形树叶,镶嵌在南盘江河套之中。这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县份。境内两条主要山脉—南北走向的东山和西山是乌蒙山脉的南延部分,起自路南县的圭山和装衣山。山脉之间,丘陵相连,群峦透迤。东西纵观,宛若波涛迭涌。  这些群山叠峦把弥勒大地分割成好多个大大小小的盆地—这在云南叫“坝子”。其中,较大的坝子有弥勒坝、竹园坝和虹溪坝。息宰村在竹园坝的南头。离息宰村西面不远的地方,甸溪河缓缓流过。它由县境北头的白马河、禹门河、花口河在县城弥阳镇附近汇集而成。然后自北向南贯流县境腹地,全长100多公里。甸溪河昼夜不舍地流淌,哺育着两岸肥沃的土地,甸溪河两岸成了各族百姓赖以生存繁衍的米粮之川。  弥勒是一片红土地。村前村后,山前山后,全是红土地!尽管清代乾隆年间的《弥勒州志》中已有记载:“昔些么徒蛮之裔弥勒得郭甸、巴甸、部笼甸而居之,故名其部日弥勒。”一也就是说,“弥勒”原是一个人的名,是“些么徒蛮”的后裔,尔后以这个人的名来命名他的部落,再往后设治时便沿用这个部落名称为“弥勒州”了。但到了现代,仍有专家潜心考证后说:“弥勒”乃彝音,意为“红壤”,弥勒即是红壤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熊庆来的第二个儿子,定居法国的熊秉明思念故乡的红土地而回到云南时,激动地这样说:“我看见红土地!可这和四川人或北京人看见它完全不一样。我心跳!心里会荡起难以自已的情绪。可他们不会。我是云南人!”置身于这块亚热带的红土地上,放眼望去,只见地里种植的一片片甘蔗、玉米在风中飒飒作响,那粗大高壮的甘蔗、玉米迎风摇摆,动人心旌。竹园坝气候炎热,雨量适中,日照充足,盛产甘蔗和玉米。水稻也有,但不多。此外,还产花生、烤烟。甘蔗和玉米都是高秆作物,叶长穗大。站在这块土地上,会令人油然生出一种庄稼丰盛的感觉。  熊庆来就在这块富饶的红壤土地上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直到他13岁时随做儒学训导的父亲外出滇西,才离开了这块红土地。  家乡竹园坝留给熊庆来的印象太深了!以至过了多少年后,他在国外还多次深情地对喜爱艺术的儿子秉明这样说道:  “稻田像水彩画,甘蔗地、玉米地像油画。我们的家乡是一幅油画。”“回家乡,进入竹园坝子,仿佛看到一幅油画。甘蔗地与稻田不同,甘蔗厚实浓密,像油画颜料画出来的。稻田像水彩画,要画出老家的风光,水彩怕还是不够的。”  息宰村实在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子。  熊庆来晚年时对他的得意门生杨乐讲到自己的家乡时,宽厚地笑着说:“息宰是一个“三家村’。”意思是一个很小的村子。在19世纪末熊庆来出生的时候,息宰村仅仅是一个有八九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虽然坐落在平坝上,可到县城却要走两天;距法国人1910年修起来的滇越铁路最近的一个火车站—开远站,也还有一天崎岖不平的山路。而开远到昆明又要坐一天的火车。如果从息宰村走路到昆明,翻山越岭,要走六七天。路上还有土匪出没。息宰村真是偏远闭塞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敬恭桑梓的教育家熊庆来》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8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