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齐智
页数:162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664895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我国只有对新建建筑设计有节能标准要求,而对占建筑总量90%以上的既有建筑如何提出节能要求,却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对美国能源之星、欧洲、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的研究,开发了我国的既有建筑节能标准和认证模式,通过试点形成了新的认证技术体系与应用指南,解决了既有建筑节能的难题,对降低20%能耗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目录
第一章 能源、环境与建筑节能第一节 能源第二节 能源与环境形势一、世界能源与环境形势二、我国能源与环境形势第三节 建筑能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一、建筑能耗定义二、我国的建筑能耗现状与趋势第四节 建筑节能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一、国际建筑节能发展动态二、建筑节能经验与启示第二章 建筑节能认证概述第一节 建筑节能的内涵第二节 发展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及意义第三节 推广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认证一、质量认证的发展二、质量认证模式三、质量认证的发展趋势四、我国现行的质量认证五、体系认证与产品认证的异同第四节 推广建筑节能认证的目的和可行性分析一、建筑节能认证的目的二、建筑节能认证可行性分析第三章 建筑节能的认证体系第一节 国外主要建筑节能认证体系一、美国能源之星二、美国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体系三、德国建筑节能体系四、日本环境共生住宅第二节 国内建筑节能相关认证体系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二、中国生态住宅评估三、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四、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五、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评审标准六、其他省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第四章 我国建筑节能的认证模式第一节 建筑节能认证定位分析一、建筑分类二、建筑类型定位分析三、认证性质第二节 建筑节能认证模式的确定一、既有建筑节能的特点二、认证模式确定的原则三、我国既有建筑节能认证模式四、结论
第五章 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方法第一节 建筑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第二节 技术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技术规范制定的方法一、技术规范制定的路线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建筑节能认证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认证能力分析与认证体系质量控制一、认证能力分析二、认证体系质量控制第二节 认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一、认证实施过程二、认证环节三、认证质量控制技术
第七章 建筑节能实证综述第一节 实施过程第二节 案例分析第三节 试点结果
第八章 建筑节能评价的其他方法第一节 建筑能耗基准评价一、建筑能耗基准评价的含义二、建筑能耗数据库三、建筑能耗基准评价方法第二节 建筑能耗基准评价工具一、Energy-Star与Cal-ArCh二、我国建筑节能评价工具附录1 寒冷地区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技术要求附录2 节能潜力分析凋查问卷附录3 能耗监测软件附录4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讣仪式技术指南附录5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质量控制重点环节识别要点技术指南附录6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质量控制技术指南附录7 试点单位2005、2006年月度能耗数据附录8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附录9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附录10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附录11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附录12 楼宇节能36计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认证技术规范的制定方法第一节 建筑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第二节 技术规范制定的基本原则第三节 技术规范制定的方法一、技术规范制定的路线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第六章 建筑节能认证的质量控制第一节 认证能力分析与认证体系质量控制一、认证能力分析二、认证体系质量控制第二节 认证实施过程质量控制一、认证实施过程二、认证环节三、认证质量控制技术
第七章 建筑节能实证综述第一节 实施过程第二节 案例分析第三节 试点结果
第八章 建筑节能评价的其他方法第一节 建筑能耗基准评价一、建筑能耗基准评价的含义二、建筑能耗数据库三、建筑能耗基准评价方法第二节 建筑能耗基准评价工具一、Energy-Star与Cal-ArCh二、我国建筑节能评价工具附录1 寒冷地区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技术要求附录2 节能潜力分析凋查问卷附录3 能耗监测软件附录4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讣仪式技术指南附录5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质量控制重点环节识别要点技术指南附录6 既有机关办公建筑节能认证质量控制技术指南附录7 试点单位2005、2006年月度能耗数据附录8 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附录9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附录10 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附录11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建筑节能发展规划附录12 楼宇节能36计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