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相飞
页数:437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369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优选知识经济结构调整促使我国高等教育亟待改革,且中国进入新时代,高校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呈现出显著不同于以往的新型特征:青年教师对高校责任和义务的期望总是基于促进个体可雇佣性能力的动机,高校可雇佣性责任履行也相应成为构筑学校与青年教师之间心理契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这些势必在青年教师内心掀起波澜,将可雇佣性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相融合,“高校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的新课题。本书通过透析青年教师对高校可雇佣性责任履行的认知和评价来思考如何维系高校与青年教师之间的关系,旨在促进高校对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问题的探索,及时洞察和干预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管控其工作和创新绩效,为推动我国高校教学建设和科研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作者简介
相飞,女,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博士后。主要从事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经济与管理、创业与创新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统计科研重点研究项目等课题十余项,作为主要承担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等课题。独立撰写学术专著,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版核心期刊及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获得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励、博士生国家奖学金。
本书特色
★本书提出了“高校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这一理论构架,研究结论丰富了可雇佣性理论与心理契约理论,为高校如何实现教学科研事业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颇具理论和实践价值,是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建设的有益之作。
——张再生,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紧扣高校亟待加强教学科研能力的问题,围绕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多元数据,运用探索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式研究方法,针对性解决如何有效管理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问题,对发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事业颇具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刘兵,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四节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心理契约研究综述
第二节 可雇佣性与心理契约的关系研究综述
第三节 高校教学科研发展动力源
第四节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概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动力机制及结构模型探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方案
第二节 研究基础与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与理论建构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校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动力机制及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第三节 正式调研与假设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学科研发展驱动机理解析
第一节 基于元分析的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组织效应研究
第二节 基于元分析的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驱动机理探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学科研发展驱动机理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问卷设计与小样本测试
第二节 正式调研与假设检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对高校教学科研发展驱动机理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第二节 学校背景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与结果讨论
第四节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基于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应用研究
第一节 学校发展历程
第二节 学校教学建设
第三节 学校科研建设
第四节 学校人才工程塑造
第五节 青年教师可雇佣型心理契约对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