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翠玲
页数:31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325078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媒介文化素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本书重点阐述媒介文化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各章内容包括媒介与语言文字、媒介与技术崇拜、媒介与虚拟环境、媒介与公民赋权、媒介与真实概念、媒介与女性话语、媒介与历史建构、媒介与文化记忆、媒介与知识传播、媒介与视觉文化等。覆盖面广,讨论深入,可用作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考研参考书。
作者简介
于翠玲,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媒介文化研究和教学。
本书特色
媒介文化素养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也是一个综合的通识教育课程。本书重点阐述媒介文化素养的基本理论问题,各章内容包括媒介与语言文字、媒介与技术崇拜、媒介与虚拟环境、媒介与公民赋权、媒介与真实概念、媒介与女性话语、媒介与历史建构、媒介与文化记忆、媒介与知识传播、媒介与视觉文化等。覆盖面广,讨论深入,可用作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考研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推动历史变革的读书教育
第一节 聚焦“读书教育”问题
一、从“读书”进入历史
二、民国时期的“读书”话题
第二节 中学、西学并存的图书格局
一、对读书基本问题的指导
二、对中小学读经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图书媒介要素的演变
一、语言文字的改革
二、印刷出版业的推动
第四节 读书教育的社会运动
一、图书馆推动读书普及教育
二、全国读书运动大会的作用
第五节 读书教育话题的延续
第二章 阅读史视角下的儿童读报教育
第一节 绪论:儿童读报教育的话题
一、研究思路:从读报发现儿童
二、儿童读报教育的资料
第二节 儿童读报教育的媒介环境
一、报纸走向大众化
二、新闻教育的延伸
第三节 儿童读报教育的知识要点
一、儿童读报的常识
二、报纸新闻的解读
第四节 第一时期的儿童读报教育
一、读报的重点转向时事
二、进入社会科的读报教学方法
第五节 结论:儿童读报教育研究的启示
一、儿童读报研究的历史价值
二、儿童与媒介的关系
三、报纸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三章 伴随电影媒介的儿童电影教育
第一节 电影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一、电影作为教育的工具
二、电影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以儿童为对象的电影教育
一、电影教育观念
二、电影教育活动
第三节 儿童电影教育的深度思考
一、电影教育效果的争议
二、儿童电影教育的反思
三、儿童电影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 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第一节 媒介文化研究的进路
一、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批判
二、通俗文化研究与微观意识形态话语
三、走向技术效应的媒介文化研究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的警示意义
一、对人类文化灾难的警告
二、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
第一节 聚焦“读书教育”问题
一、从“读书”进入历史
二、民国时期的“读书”话题
第二节 中学、西学并存的图书格局
一、对读书基本问题的指导
二、对中小学读经问题的讨论
第三节 图书媒介要素的演变
一、语言文字的改革
二、印刷出版业的推动
第四节 读书教育的社会运动
一、图书馆推动读书普及教育
二、全国读书运动大会的作用
第五节 读书教育话题的延续
第二章 阅读史视角下的儿童读报教育
第一节 绪论:儿童读报教育的话题
一、研究思路:从读报发现儿童
二、儿童读报教育的资料
第二节 儿童读报教育的媒介环境
一、报纸走向大众化
二、新闻教育的延伸
第三节 儿童读报教育的知识要点
一、儿童读报的常识
二、报纸新闻的解读
第四节 第一时期的儿童读报教育
一、读报的重点转向时事
二、进入社会科的读报教学方法
第五节 结论:儿童读报教育研究的启示
一、儿童读报研究的历史价值
二、儿童与媒介的关系
三、报纸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三章 伴随电影媒介的儿童电影教育
第一节 电影教育在中国的兴起
一、电影作为教育的工具
二、电影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以儿童为对象的电影教育
一、电影教育观念
二、电影教育活动
第三节 儿童电影教育的深度思考
一、电影教育效果的争议
二、儿童电影教育的反思
三、儿童电影教育的启示
第四章 媒介文化研究的理论与范式
第一节 媒介文化研究的进路
一、大众文化与文化工业批判
二、通俗文化研究与微观意识形态话语
三、走向技术效应的媒介文化研究
第二节 媒介环境学的警示意义
一、对人类文化灾难的警告
二、媒介环境学的人文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