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冯舒.冯班诗学研究

封面

作者:周小艳著

页数:37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1969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探讨晚唐诗风流变的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对“诗言志”的传统加以阐释,将格调和性情统一起来,纠正了明代诗学在诗歌体制上的偏执,使诗歌在格调与性情之间达到平衡,促进了明清诗学的转向。其次,在高度提倡学问的基础上,将性情与学问统一起来,肯定了学问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了明末空疏学风。再次,推动新变,将复古与革新统一起来,纠正明末复古派的复古而赝和竟陵派师心而妄的偏颇,将师古与师心融合起来,并从诗歌发展流变的角度,提高晚唐诗歌的地位。很后,二人推广诗歌理论是从文本的校勘、评点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及诗史研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打破了明代评点的随意性,并将义理与考据相结合,促进了朴学的形成和发展。如果说钱谦益之诗学将唐诗与宋诗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中来,并逐步提高了宋诗的地位,则二冯在其师的推动下,宗玉溪,张皇西昆,确立了晚唐诗歌的典范地位,并以身体力行,号召了一批志同道合之士,推动了晚唐诗风的兴盛。二冯既是清初“虞山诗派”的中坚,又对明清诗学的转关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促进了清代朴学的萌芽,所以说二冯研究是清代诗学研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作者简介

  周小艳,河北青龙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博士后、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大学坤舆青年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元明清文学和文献学方面的研究,曾在《文献》《河北学刊》《求是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2项,保定市社科基金项目2项,河北省社科联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河北省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已整理出版《觌庵诗抄》,目前正在整理校笺《二冯先生全集》《才调集集注汇评》和《莲池书院文库》。

本书特色

  《冯舒、冯班诗学研究》通过梳代常熟冯舒、冯班兄弟二人的生卒著诗学起源、诗学理论、诗歌创作、研究方式、诗学影响,指出冯舒、,在继承钱谦益诗学的基础上,宗玉张西昆,确立了晚唐诗歌的典范地并以身体力行的创作,号召了一批道合之士,推动了晚唐诗风的兴盛以融合浑通之态势、标新立异之主犀利尖刻之言说,促进了明代诗学代诗学的转变。虽然二人以“破”的言说方式,亦带有藐视一切的狂偏执,但他们兼取复与变、情与法情与格调的态势,却彰显了清代兼包的学术轨迹;以文本为基础的诗说方式,打破了明代评点的随意性进了朴学的形成和发展,对清代诗校勘、评点和诗学研究的专门化倾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明清诗学向,对现代诗学研究和诗学批评也启示意义和示范作用。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冯舒、冯班生卒著述考
第一节 冯舒、冯班生卒考
第二节 冯舒、冯班著述考

第二章 冯舒、冯班的诗学起源
第一节 诗学思潮
第二节 地域环境
第三节 师学家承

第三章 冯舒、冯班的诗学理论
第一节 通与变的融合
第二节 复古与性情的融合
第三节 讽与婉的融合
第四节 “诗史”说
第五节 分辨诗体
第六节 《严氏纠谬》

第四章 冯舒、冯班的诗歌创作
第一节 冯舒、冯班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
第二节 冯舒、冯班诗歌创作对李商隐的继承
第三节 冯舒、冯班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 冯舒、冯班的诗学研究方式
第一节 精抄
第二节 校雠
第三节 评点

第六章 冯舒、冯班的诗学影响
第一节 虞山诗派
第二节 吴乔、赵执信
第三节 何焯、纪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冯舒.冯班诗学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77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