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中宏著
页数:149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102105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及其修养的研究。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及其修养问题,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除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之外,将重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以专业化发展来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劳动特点;第二章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三章论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第四章指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有效路径。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强调了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使命和任务,专业化发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蔡中宏,博士,教授,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高等教育管理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甘肃省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哲学学科组成员、甘肃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专家。 先后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完成厅局级科研课题6项;作为主持人连续获得甘肃省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项,获得甘肃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奖4项,获得甘肃省高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获得中国铁道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先后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甘肃社会科学》、《兰州大学学报、《西北师大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甘肃理论学刊》、《高等理科教育》、《科学.经济.社会》、《民族教育研究》、《当代教育与文化》、《理工高教研究》和《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80余篇;出版《新世纪大学素质教育》专著1部、参编《西北民族高等教育研究》专著1部;参编《大学生就业向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南》、《公共关系学》和《形势与政策》等教材5部。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题,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及其修养的研究。从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着眼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及其修养问题,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新思路和新途径,除了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功能、育人功能之外,将重点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道路的探索,以专业化发展来提升教师的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全书共分四章,最章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劳动特点;第二章论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第三章论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性;第四章指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有效路径。最后得出研究结论:强调了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根本使命和任务,专业化发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效途径。
目录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第一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第一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三节 研究的思路、框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的思路
二、研究的框架
三、研究的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及其劳动特点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含义
一、教育
二、教师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育目标的双重性
二、教育过程的艰巨性
三、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四、教育手段的主体性
五、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六、教育效果的滞后性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灵魂
第二节 道德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根本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品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三节 文化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基础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人文素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科学素养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审美素养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知识
第四节 身心素质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保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体素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心理素质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仪表和人格
第五节 教育能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体现
一、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育科研能力
三、教育创新能力
四、教育反思能力
五、教学语言能力
六、教学交往能力
第三章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需要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第三节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迫切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