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先秦城邑考古(上下册)

封面

作者:许宏

出版社:西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151062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所有已知的先秦古城遗迹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各类城市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综合性研究,是第一部有关先秦城市考古的综合性著作,其中收集了我国先秦城市考古的几乎全部资料,包括最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许宏 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的考古学研究。著有《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最早的中国》《何以中国》《大都无城》《先秦城邑考古》等书,主编考古报告《二里头(1999-2006)》。

目录

目录:
– 上编 –
前言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先秦城邑研究史第二节 研究范式、概念界定与编撰说明一、研究范式二、概念界定三、编撰说明第三节 先秦城邑总体观一、聚落形态的变化经纬二、“大都无城”模式的提出
第二章 前仰韶时代城邑(7000~5000BC)第一节 燕山南北第二节 黄淮流域第三节 长江中下游
第三章 仰韶时代城邑(5000~2800BC)第一节 仰韶时代前期(5000~3500 BC)一、河套至西辽河流域二、黄河中游三、长江中游第二节 仰韶时代后期(3500~2800 BC)一、河套至西辽河流域二、黄河中游三、长江中下游
第四章 龙山时代城邑(2800~1700BC)第一节 龙山时代前期(2800~2300 BC)一、河套左近与晋陕高原二、黄淮流域三、长江中下游第二节 龙山时代后期(2300~1700 BC)一、河套左近与晋陕高原二、黄淮流域三、长江流域第三节 初期城市与文明的形成一、城市·国家·文明二、城市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位置三、城市产生及初步发展轨迹
第五章 二里头—西周时代城邑(1700~771BC)第一节 二里头时期(1700~1500 BC)一、中原左近二、海岱地区三、西辽河流域及左近(含二里岗时期)第二节 二里岗时期(1500~1350 BC)一、中原地区二、长江流域三、东北地区第三节 殷墟时期(1350~1050 BC)一、中原左近二、关中西部三、晋陕高原四、海岱地区五、长江流域第四节 西周时期(1050~771 BC)一、关中左近二、中原地区三、燕山南麓四、海岱地区五、长江上中游六、江淮下游第五节 早期王朝时代的城邑形态一、各类城邑形态综合分析二、中原王朝都邑的特质
第六章 春秋战国时代城邑(770~221BC)第一节 总体分析一、关于城邑分期二、关于城邑分区三、关于城邑分类第二节 中原文化区一、主要都邑二、其他都邑三、一般城邑第三节 齐鲁文化区一、主要都邑二、其他都邑三、一般城邑第四节 楚文化区一、主要都邑二、其他都邑三、一般城邑第五节 吴越文化区一、主要都邑二、其他都邑与一般城邑第六节 秦文化区一、主要都邑二、其他都邑与一般城邑第七节 北方文化区一、主要都邑二、其他都邑与一般城邑第八节 “华夏城邑群”的四至及以外城邑一、西、西北至北方二、东北方三、南方与东南方四、西南方第九节 城市形态及其社会意义一、大规模筑城运动的展开二、城邑形态的综合分析三、城郭布局的形成四、春秋至战国都邑格局的演变
第七章 余论:先秦至秦汉城邑的变与不变第一节 都邑建制的特点第二节 全国性城市体系的形成
– 下编 –
先秦城邑基础信息表凡例与说明附表1 前仰韶时代城邑一览表附表2 仰韶时代前期城邑一览表附表3 仰韶时代后期城邑一览表附表4 龙山时代前期城邑一览表附表5 龙山时代后期城邑一览表附表6 龙山时代北方地区城邑一览表附表7 二里头时期城邑一览表附表8 二里岗时期城邑一览表附表9 夏家店下层文化主要城邑(群)一览表附表10 殷墟时期城邑一览表附表11 西周时期城邑一览表附表12 春秋战国时代都邑一览表附表13 春秋战国时代一般城邑一览表附表14 文献所见春秋诸国筑城一览表附表15 文献所见战国诸国筑城一览表
先秦城邑考古中文文献存目凡例与说明一、总 论二、前仰韶时代(7000~5000BC)三、仰韶时代(5000~2800BC)四、龙山时代(2800~1700BC)五、二里头—西周时代(1700~771BC)六、春秋战国时代(770~221BC)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先秦城邑考古(上下册)》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7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