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东
页数:262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03460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教育信息化变革学校教育实践这一教育社会学常规的学术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进行研究,主要采取质性研究结合实地研究的方法,以S市“未来教室变革课堂教学”项目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结构功能论的理论视角,运用“课堂结构—教育功能”的分析框架,以文献法、课堂观察、访谈录音、实物搜集、拍摄照片、课堂视频搜集、个案搜集等方法搜集资料。本书认为: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学校教育的过程、结构和结果,在延展和深化未来课堂教学教育正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教育负功能。以技术为支撑的未来教室一方面具有教育的正功能,表现为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和发现,有利于增强课堂内外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负功能,表现为因受制于技术本身和操作技术的能力,而弱化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尤其是可能削弱学生的读、写、算能力以及使其思维形成碎片化。
作者简介
王东,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在站博士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电化教育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学、数字媒体技术。近年来,主编、参编《Photoshop平面设计》《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现代教育技术》等著作、教材8部,在CSSCI、中文核心期刊《中国高校科技》《现代教育技术》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河南省博士后基金课题、河南省教育科学重大招标课题16项,获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郑州市社会科学调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励,先后获得郑州师范学院“优秀教师”“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
本书特色
本书选取教育信息化变革学校教育实践这一教育社会学常规的学术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研究领域进行研究,主要采取质性研究结合实地研究的方法,以S市“未来教室变革课堂教学”项目为研究对象,借助于结构功能论的理论视角,运用“课堂结构—教育功能”的分析框架,以文献法、课堂观察、访谈录音、实物搜集、拍摄照片、课堂视频搜集、个案搜集等方法搜集资料。本书认为: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学校教育的过程、结构和结果,在延展和深化未来课堂教学教育正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明显的教育负功能。以技术为支撑的未来教室一方有教育的正功能,表现为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和发现,有利于增强课堂内外的人际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也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同时也具有明显的负功能,表现为因受制于技术本身和操作技术的能力,而弱化了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性,尤其是可能削弱学生的读、写、算能力以及使其思维形成碎片化。
目录
●章 未来教室与课堂变革研究综述
● 节 未来教室的研究与启示
● 一 国外研究概述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三 现状分析与研究启示
● 第二节 课堂变革综述
● 一 教室、课堂与课堂形态
● 二 课堂的五种形态
● 三 技术在课堂变革中的作用
● 第三节 社会学视角的课堂变革
● 一 课堂变革动因的系统分析
● 二 课堂变革主体的冲突分析
● 三 教育要素的结构功能分析
●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未来教室认知及结构分析
● 节 传媒眼中的未来教室
● 一 昂贵的教室
● 二 先进的教室
● 三 “落后”的教室
●部分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