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樊浩
页数:57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004603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精神哲学的纬度、在形而上学的层面、基于伦理-经济关系,对道德体系进行研究,探讨了道德的形而上学的精神哲学体系与精神哲学基础。
作者简介
樊浩,本名樊和平。男,1959年9月8日生,江苏省泰兴市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7),东南大学资深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部主任,道德发展研究院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世界伦理中心副主任(主任为杜维明教授),资深研究员。英国牛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伦敦国王学院访问教授。199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全国年轻的哲学伦理学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暨“全国文化名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材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副会长;江苏省社科名家,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333工程”一层次(院士级)专家。江苏省“公民道德与社会风尚’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道德发展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兼总召集人。第八、九、十届江苏省政协委员。 出版个人独立专著14部,合著多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独立发表论文260多篇。成果获全国、教育部、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重大招标项目2项,其他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二十多项。代表作有:独立专著“中国伦理精神三部曲”——《中国伦理的精神》(22万字,1990,1995),《中国伦理精神的历史建构》(38万字,1992,1994),《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建构》(60万字,1997);独立专著“道德形而上学三部曲”——《伦理精神的价值生态》(42万字,2001,2007),《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的精神哲学基础》(57万字,2006),《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55万字,2017);以及作为首席专家的合著“道德国情三部曲”《中国伦理道德报告》(94万字,2010),《中国大众意识形态报告》(105万字,2010),《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数据库》和《中国伦理道德发展报告》(一千多万字,2018)。
目录
第一节 道德形而上学难题及其理论假设
第二节 “实践理性”?“精神”?
一 “实践理性”的追问
二 康德的本意
三 黑格尔的“精神
第三节 “伦理精神
一 道德哲学的”精神“概念
二 “伦理精神
第四节 体系与方法
一 道德哲学与道德形而上学
二 “自由的观念”与现象学
三 “自由的意志”与法哲学
四 民族伦理精神与历史哲学
上卷 道德体系的形上理念及其现象学辩证
第一篇 道德形而上学的逻辑——历史体系及其理论资源
第一章 逻辑体系:伦理理念的价值生态及其资源意义
第一节 “伦”——“理”生态与伦理实体
一 “伦”——“理”生态
二 “伦理”资源
第二节 “道”——“德”生态与道德自我
一 “道”——“德”生态
二 “道德”启迪
第三节 “德”——“得”生态与人生智慧
一 “德”——“得”生态
二 人生智慧
第四节 “人文力”生态与意义世界
一 “人文力”生态
二 “德”——“得”相通
第五节 结语:作为价值生态的中国伦理理念
第二章 历史体系:道德体系的现实生态及其源始性价值资源难题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道德体系的人文之根与价值之始
一 历史的“实然
二 理论的”应然
三 “必然”的难题
第三节 “最好的动力”与“最强的动力”的“冲动力体系”
一 道德体系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逻辑模型
二 道德体系与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矛盾运动
三 市场体制下“相适应”的辩证复归
第四节 法竹学体系中道德一法律的生态互动
一 逻辑体系:以黑格尔法哲学为参照
二 家一国一体的法哲学体系
三 法哲学体系中的道德——法律“相协调”
第五节 简短的结语
……
第二篇 20世纪关于伦理-经济关系的三大理论范式
中卷 “冲动的合理体系”与道德体系的法哲学结构
下卷 “精神”的现实运动与道德形而上学的历史哲学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