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美]阿拉斯代尔·罗伯茨 著,秦伟 译
页数:38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10806575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房地产投资被看作是一项稳赚不亏的买卖,然而有,泡沫突然破裂,整个金融行业陷入瘫痪,经济萎缩。本书描述了在1837年大恐慌爆发后,美国是如何应对其面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的。随着大恐慌的到来,美国人对民主的信奉面临严峻考验。美国的海外债权人质疑这个国家的政客们能否做出那些不讨人喜欢、但又必须的税收和开支决定。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疲于应付骚动和暴乱。甚至有人怀疑,这是否会宣告美国民主实验的终结。本书还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经济上对于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依赖(尤其是英国),令当时的灾难更为复杂化。考虑到大恐慌对当代的参考意义,作者进一步探讨了美国是如何应对1837年后的政治及文化乱局,如何转变其政体来平衡自由和社会秩序,以及如何痛苦地接受其在优选经济中地位的下跌。
作者简介
阿拉斯代尔·罗伯茨萨福克大学(Suffolk
University)法学院杰罗姆·L·拉帕波特法律及公共政策讲座教授,著有《学术的逻辑:全球资本主义和政府的架构》《布什政府的崩塌:美国政府的权威危机》以及《蒙蔽:信息时代的政府秘密》。罗伯茨同时还是美国国家公共行政学院院士,并担任《治理》杂志的联席编辑。 秦伟资深媒体人,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香港驻站金融记者。复旦大学经济学本科,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相关资料
在赢得独立后的50年里,美国人完全有理由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国家。然而,1837年大恐慌的到来,令人们陷入绝望的境地,此前的乐观情绪让情况变得更糟,令危机一直持续到1848年。本书展示了这场灾难是如何令美国的政治和文化发生划时代的转变,作者生动的解说和对重点的捕捉令人们意识到人力投入的重要性。——《出版者周刊》
本书讲述了1837年大恐慌之后,那个萧条年代的各种故事,同时又条理清晰地把重点落在国际金融市场在危机中的角色上,与今天的经济难题有不少相似之处。
——丹尼尔·沃克尔·豪,普利策奖获奖作家,著有《岂是神造:1815至1848年的美国转型》
美国最次大萧条,是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有关美国金融政策的一段令人着迷的历史。本书认为国际金融因素对美国的决策过程带来影响,他的作品不仅风格轻松活泼,还精心挑选出大量证据完美地呈现了其观点。
——理查德·约翰,哥伦比亚大学,著有《网络国家:美国电信系统的发明》
本书对19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金融、经济和政治危机的描述,虽然尖锐但保持中立,是我们现实处境的一面镜子。不读史不以明鉴,我们可能还会重复先辈的错误。如果你想要完成自己的教育,先从读《美国最次大萧条》开始。
——理查德·希拉,纽约大学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史,亨利·考夫曼讲座教授,《利率史》合著者
本书是一本观察敏锐、扣人心弦、简洁、紧扣中心、不乏诙谐的书,其中包括大量一手资料,涵盖大西洋两岸,文字和结构上容易读懂。没有不该省略的内容,也没有夸大其词之处。
——罗伯特·怀特,南达科他州奧古斯塔纳学院,政治经济学奈夫家族首席讲座教授,著有《负债累累和信息混乱的国家》
目录
坏时代
衡量损失
泡沫
崩塌
第二章 州政府的危机
州政府债务违约
在欧洲颜面尽失
限制州政府权力
第三章 联邦政府的危机
华盛顿僵局
破裂的国家协议
军备竞赛的输家
与超级大国和解
第四章 法律与秩序
罗德岛叛乱
抗租战
费城的炮火
组建公民军队
第五章 危机的终结
墨西哥的间接战争
救赎
结论 自由、秩序和经济危机
方法说明及致谢
注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