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建国
页数:24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102093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信仰分别从“宗教妖术”“商品妖术”和“乌托邦迷雾”中解救出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人类信仰形态的不断批判,很终澄清和建构出来的共产主义信仰。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真正实现了信仰目前的伟大变革。青年大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体悟、行为意愿构成的心性结构是其理想信仰形成的基本载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为理想信仰的形成提供了诱发性的外部条件。因此,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形成,首先需要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青年大学生全面学习、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其次,要带领青年大学生认清当下的时代主题和世界大势,在中国进步与世界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次,要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认同感与改革创新精神的担当感觉。很后,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如果能通过建立在知、情、意、信、行基础之上的教育方略的实施,引导青年大学生把强烈地追求理想信仰的意愿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实现完美的结合,那必然会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作者简介
李建国,甘肃正宁人,法学博士,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省委讲师团成员,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客座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道德教育理论、道德哲学、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论与实践等研究。近年来,在国内外CSSCI刊物及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相关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
本书特色
本书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信仰分别从“宗教妖术”“商品妖术”和“乌托邦迷雾”中解救出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人类信仰形态的不断批判,最终澄清和建构出来的共产主义信仰。它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真正实现了信仰史上的伟大变革。青年大学生的认知状态、情感体悟、行为意愿构成的心性结构是其理想信仰形成的基本载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为理想信仰的形成提供了诱发性的外部条件。因此,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形成,首先需要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青年大学生全面学习、理解经典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其次,要带领青年大学生认清当下的时代主题和世界大势,在中国进步与世界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次,要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认同感与改革创新精神的担当感觉。最后,要引导青年大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如果能通过建立在知、情、意、信、行基础之上的教育方略的实施,引导青年大学生把强烈地追求理想信仰的意愿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实现完美的结合,那必然会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相关理论及实践问题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想信仰的论述探源
第二节 当代中国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相关研究评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基本意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语境的中国化生成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意识形态语境生成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民族精神语境生成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中华文化语境生成
第四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观的历史嬗变
第三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调查问卷编制
第一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问卷编制的研究设想
第二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问卷编制的初步探索
第三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正式问卷的编制过程
第四章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现状调查分析
第一节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调查的基本状况介绍
第二节 问卷调查基本状况及分析
第三节 访谈基本状况及分析
第四节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总体状况及主要特征
第五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机理探析
第一节 “致知成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的认知机理
第二节 “移情生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的情感机理
第三节 “明理现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生成的合成机理
第六章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培育对策研究
第一节 “致知成信”:信仰内生的“知性”机制
第二节 “移情生信”:信仰内生的“动性”机制
第三节 “力行践信”:信仰内生的“能性”机制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