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余龙
页数:246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311126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诗歌与教育的历史互动:闻一多与西南联大诗人群的关系研究》由笔者的硕士论文修订、补充而成,如今看来必然是到处流露着稚嫩、粗糙的气息。只不过笔者认为稚嫩、粗糙都是学术成长的必经之路,没有必要因为抱有“悔其少作”的心理而回避往昔的不足,这是对自己的不坦诚,也是对学术的不坦诚。硕士论文里有“致谢”,这是学位论文要求的第一部分,虽然是为了完成体制下的“规定动作”,但是写得比较有趣生动,当时负责答辩的一位老师特地指出我的硕士论文里的致谢比正文更加“好读”。根据我的猜测,她所说的“好读”应该是指“有意思”、“不枯燥”。在学术GDP迅猛发展的时代里,自己所写的论文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好读”的评价,即便只是针对致谢而言的,也是值得暗自高兴的。因为致谢很可能是我的硕士论文里精华、有吸引力的文字,所以现将原先的致谢抄录如下,一是缓解大家阅读我的无聊文字的烦闷情绪,二是作为我的求学生涯的阶段性纪念: 不知不觉,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也许是因为每年都会经历离别的缘故,等到自己站在了舞台的中央,曾经设想的伤感情绪并没有如期而至,原先准备好的台词也就派不上用场了,只好谈一谈一路走来的点滴感受。
作者简介
胡余龙,男,汉族,1992年出生于湖北潜江,中国共产党党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17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中国文学与文化,已经在《文学评论》、《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台湾诗学学刊》(台湾)等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一章 闻一多在湘黔滇长途迁徙中的诗歌活动及其影响
第一节 闻一多与南湖诗社的诞生
第二节 闻一多与穆旦的转变
第二章 闻一多与《西南采风录》的编选
第一节 “大家到民间去找”
第二节 “这才是人民的心声”
第三节 《西南采风录·民怨》的现实批判性
第四节 《西南采风录·情歌》蕴含的“民族的希望”
第五节 民间精神的“原始”、“野蛮”
第三章 闻一多与新诗社的关系考辨
第一节 闻一多与新诗社的关系综论
第二节 闻一多引导新诗社设立“四条纲领”
第三节 “四条纲领”对新诗社造成的主要影响
第四节 闻一多与新诗社共同参与的诗歌活动
第五节 闻一多对新诗社造成的其他影响
第四章 闻一多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
第一节 闻一多的政治思想与诗歌观念的转变
第二节 闻一多的课程安排及“田间课”
第三节 朗诵诗在西南联大-
第四节 闻一多与朱自清的朗诵诗理论对比
第五节 闻一多与“一二·一”朗诵诗运动
余论 闻一多与西南联大诗人群的关系研究的延伸性
附录一 新诗社成员生平简介
附录二 论20世纪40年代从军经历带给穆旦的“死亡体验”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