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人际沟通学概论/成越洋

封面

作者:成越洋【美】吕新安著

页数:211

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57247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际沟通学是研究人们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创造和分享意义的过程的一门学科,是传播学的重要分支领域。本教材梳理人际沟通的中西方研究历史,分析人际沟通过程中传播符号、传播渠道、传播反馈等传播要素的基本作用规律。介绍两人双向传播、组织传播、公众演讲等场景中人际沟通的具体应用。本教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人际沟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基本实践策略,为读者在实践中有效维系各种人际关系、解决不同场景下的人际矛盾和冲突提供方法参考。

作者简介

  成越洋,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播音与主持艺术系副主任,人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致力于非言语沟通、播音主持基础理论研究。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多篇,参编《中国广播电视新论》《传媒精神——高层第一解读传媒》等著作。    吕新安(Lucian X.Lu),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彭斯堡大学传播系终身教授,乔治华盛顿大学组织科学与传播系外聘教授、研究生招生委员会委员及学术指导,美国海军军官学院领导培训项目教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际传播研究中心学术顾问,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外学者”讲座教授。致力于计算机媒介传播、组织传播、公众演讲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出版7本英文学术专著,3本译著,参与撰写《沟通交际学》等中文著作。

目录

第一章 人际沟通概述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概念辨析
第二节 人类沟通行为的发展
第三节 人际沟通学的研究对象
第四节 人际沟通的语境
第五节 东西方研究历程简介

第二章 人际沟通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传播研究中的哲学视角
第二节 定量研究
第三节 定性研究
第四节 混合研究

第三章 言语沟通
第一节 语言、言语和言语沟通概念辨析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特点与言语沟通应用
第三节 传播要素与言语沟通应用

第四章 非言语沟通
第一节 非言语沟通与非语言符号
第二节 非言语沟通的功能与特性
第三节 非言语沟通与环境制约

第五章 聆听
第一节 聆听中的要素
第二节 聆听的类型
第三节 如何训练良好的聆听习惯

第六章 基础人际沟通
第一节 东西方人际沟通研究
第二节 基础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第三节 人际冲突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 团体人际沟通
第一节 团体的工作机制
第二节 有效会议与领导力
第三节 有效解决团体冲突

第八章 公众演讲
第一节 公众演讲的发展和分类
第二节 观众分析与应对
第三节 演讲稿的准备
第四节 演讲现场的心理调节与表达

第九章 跨文化人际沟通
第一节 跨文化人际沟通与文化维度
第二节 跨文化人际沟通中的障碍
第三节 有效的跨文化人际沟通策略

后记

节选

  《人际沟通学概论》:  在很多情况下,人际冲突由沟通者的个体主观因素引发,包括沟通者的性格特质和情绪。某些性格特质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过度封闭和过度自我。过度封闭的人在沟通中表现得比较消极,不善于或不愿意表达自我和与他人交换信息,容易给人造成城府很深、孤僻冷漠等印象。过度自我的人则相反,在沟通中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喋喋不休地自我表达、宣泄情绪,对沟通对象的话语表达不够重视,给他人的信息反馈也不够充分。过度封闭的人与过度自我的人相遇,双方的话语权会不均等;双方都过度封闭,交流信息会极为有限甚至中断;双方都过度自我,则可能会急于表现而互不相让,进而产生敌对情绪。个体要对自己的性格特质有充分了解,不要走向极端,以免造成沟通不充分或产生冲突。  人对自己的情绪控制有障碍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激情犯罪就是最典型的表现。激情犯罪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罪名范畴,“根据有关学者的观点,‘激情犯罪’是指在强烈而短暂的激情推动下实施的爆发性、冲动性犯罪……激情犯罪下行为人是出于一时的激愤情绪而实施了犯罪行为。行为人没有犯罪预谋,没有预先确定的犯罪动机,也没有预先选择好的犯罪目的,只是在强烈的冲突过程中突发的”①。顾忠华,高飞对上海某区47起激情杀人案做的实证调查显示,激情犯罪的犯罪行为人因素主要在于情绪障碍和人格障碍。在激情犯罪状态下,人的自我判断和自我控制能力显著降低,往往表现为任由不良情绪支配进而做出丧失理智的侵害他人或财物的行为。因此,犯罪行为人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是案发的主要原因。人格障碍、气质因素都是犯罪行为人实施激情犯罪乃至激情杀人的自身原因。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适应不良的异常行为模式。冲动性人格障碍又称攻击性人格障碍,是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的人格障碍。这种人格障碍表现为易发怒、易与他人发生冲突、易伴有攻击行为,也可能有自伤行为。当然,激情犯罪动因比较复杂,除了犯罪行为人自身因素之外,受害人的不当言行、社会环境的刺激都是构成因素。但是,这些诱因都要基于犯罪行为人自身的情绪和心理反应。从心理学观点看,情绪是可以自我调节的。“首先,应该从改变不良暗示开始,比如感觉自己情绪难以平复时,对自己坚定地说:‘我一定能控制情绪,现在就让我来试一试。’这样,自我控制的自主性就会被启动,有了自我控制的意识,就会经常提醒自己,主动调整情绪,自觉注意言行,在潜移默化中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其次,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法。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直接引起情绪反应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因此,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节方法,自己对自己的心理进行疏导,恰恰是激情犯罪防控的基本所在。”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人际沟通学概论/成越洋》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6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