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小寒,马晓璐主编
页数:201页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478331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第2版)/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为成人高等教育系列教材《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分册,在第1版基础上新增本领域最新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第2版)/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每章由三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是导学,告知学生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和重点难点,以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关内容;第二部分是具体教学内容,力求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和易读性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复习题,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其中选择题和判断题的参考答案附于书后。
作者简介
陈金宝,教授,曾任中国医科大学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事医学影像制作、医学图像处理和资源库建设数十年,曾获卫生部、教育部各种奖励7项。策划并主编医学彩色图谱5部、卫生系列教材54种。
刘强,中国医科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虚拟仿真应用研究专业学组副组长;辽宁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教育技术与应用学组委员。
李小寒,教授。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全国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护理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护理学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护理学会院校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护理专业召集人)、辽宁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及沈阳市护理学会教育分会主任委员。
目录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结构及功能
第三节 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行为模式及类型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发展及制约因素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第二章 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基础
第一节 社会认知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心理方位及心理距离
第三节 人际吸引
第三章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护患关系
第三节 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关系
第四节 护理人员与医生的关系
第五节 护际关系
第四章 人际沟通与护患沟通
第一节 沟通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第二节 沟通的意义及特征
第三节 沟通的层次
第四节 沟通的类型
第五节 影响有效沟通的因素及阻碍有效护患沟通的因素
第六节 促进有效护患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第五章 内科的护患沟通
第一节 内科疾病的特征及患者特点
第二节 内科护患沟通的技巧
第六章 外科的护患沟通
第一节 外科疾病的特征及患者特点
第二节 外科护患沟通的技巧
第七章 妇产科的护患沟通
第一节 妇产科疾病的特征及患者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妇产科护患沟通的技巧
第八章 儿科的护患沟通
第一节 儿科疾病的特征及患儿的特点
第二节 儿科护患沟通的技巧
第九章 其他科的护患沟通
第一节 肿瘤科的护患沟通
第二节 传染科的护患沟通
第三节 皮肤病与性病科的护患沟通
第四节 眼耳鼻咽喉科的护患沟通
第五节 口腔科的护患沟通
第六节 精神科的护患沟通
第十章 与老年患者的沟通
第一节 老年人的特点
第二节 老年疾病的特征及老年患者的特点
第三节 与老年患者的沟通技巧
第十一章 与临终患者的沟通
第一节 临终患者的特点
第二节 与临终患者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节选
《护理中的人际沟通学(第2版)/成人高等教育护理学专业教材》: 二、建立良好护理人际关系的意义 护理人际关系是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多种网络人际关系的总和。科学而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解决服务对象的各种问题,促进护理学科的整体发展,而且有利于护理人员个人的身心健康及事业发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是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及基础,它有利于促进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医生、其他护理人员、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与信任,使护理人员能发挥在医疗服务体系中人际枢纽的作用,协调好各种关系,相互配合,共同为解决患者的护理问题而发挥作用,使所在健康服务组织的各项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效率。 2.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氛围在各种健康服务机构中,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及其他人之间所形成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怀的人际关系,会使这些场所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这种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既能使处于其中的医护人员合理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在工作中心情舒畅、情绪愉快,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工作,又能使处于其中的患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医疗和护理服务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从而加快身心的康复。 3.有利于陶冶护理人员的情操人际交往既是满足人的精神或物质需要的过程,又是人格互动与影响的过程。它包含人与人之间认识上的相互沟通、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性格上的相互影响、行为上的相互作用等人格互动过程。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理人员建立各种人际关系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人格净化、情操陶冶的过程。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发展护理人员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并能使护理人员不断学习,按照专业要求逐步完善自我。 4.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人本主义主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及完整性,强调入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权及自主权,关心人的存在、价值、本质、理想、自由、个性、尊严、创造性及生活质量。人本主义的护理理念是满足患者作为一个人的整体需要,护理活动更注重人的整体性及自主性。在护理中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身体、社会心理及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尊重患者的权益,不仅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而且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5.有利于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作为一门专业,具有其独特性及自主性,其从业人员不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用自己独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选择最有利的护理措施对服务对象进行护理。通过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明确服务对象的需要,并用独特的护理手段促进患者的康复。同时通过与医疗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交流,护理人员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专业知识,反思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为护理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三、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护理人员在各种健康服务机构中处于众多关系的枢纽地位。对患者而言,护理人员与患者所接触的时间最长,最熟悉患者的感觉与需要,是患者护理的主导者;对医生来说,护理人员与医生需要共同协作,完成患者的诊治护理任务;对护理系统内部来说,护理人员相互协作,有利于提高护理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健康。因此,护理人际关系的特征除具有一般人际关系所共有的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专业特征。 1.专业性专业性的特征是由护理人员的专业职能所决定的。护理人际关系与一般的亲友间的社交性人际关系不同,它具有明确的专业性目的。换句话说,建立护理人际关系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特定的专业问题,完成特定的专业任务。在护理人际关系中,不论是护患关系、医护关系,还是护际关系等,都属于专业关系。它们为共同的专业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完成专业任务。 2.时限性时限性的特征是由护理专业任务的特定时间跨度所决定的。专业任务存在,关系保持;专业任务完成,关系即宣告结束。时限性在护患关系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患者人院,关系开始建立,患者康复出院,关系便宣告终止。护理人员与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的专业关系持续时间很长,这是由于其专业任务连续不断的缘故。但就某一专业任务而言,仍然具有时限性。护理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所建立的这种相互尊重、平等合作的专业人际关系,加深了彼此间的情感,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因此,护理人员与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专业性人际关系与一般社交性的人际关系融合在一起,使其既具有专业性,也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 3.多面性多面性的特征是由护理人员的角色及功能所决定的,护理人员在健康服务群体中具有多方面的角色功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既承担执行医嘱、观察患者身心状态、对患者进行科学护理的责任,又需要在紧急情况下配合医生抢救患者或在医生不在场的情况下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同时,护理人员还承担着预防保健、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等义务。护理人员在履行这些专业职能时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交往,面对多方面的人际关系,因此,护理人员除了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关系,进行人际交往外,还需要与医生、护理同仁及其他的医务人员进行交往,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如果需要,还要同其他医疗技术人员及医院各级管理人员交往沟通。如果是社区或家庭护士,还要面对与各种社区机构及其他社区工作者的关系等。 4.复杂性复杂性的特征是由护理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流动性所决定的。护理的服务对象是有生命、有情感的个体,他们在进入护理人际关系时总是带有自己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生活经历,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社会文化、精神心理需求,再加上患者的流动性大,这些都会增加护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及处理的难度。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交往过程中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并采取与患者文化背景相适应的沟通方式,处理好复杂的护理人际关系。 5.协作性协作性的特征是由健康服务工作的整体性及系统性所决定的。健康服务是由许多不同的专业人员及后勤保障等其他人员所组成的服务群体,只有共同努力、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共同的专业任务。同时,由于护理人员处于整个健康服务的枢纽地位,需要协调及处理各种类型的人际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在处理专业人际关系时,必须遵守所在组织所规定的原则和纪律,与合作伙伴协同努力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以得到患者及家属、护理小组其他成员及健康保健系统中的其他成员的配合与支持。若双方内部或彼此之间沟通不够,产生误解,或者不配合,则会影响整个诊疗护理计划的落实,从而影响患者的康复。 6.公众性公众性的特征是由护理工作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护理对象涉及社会的所有成员。护理人员代表医疗机构,甚至代表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为公众服务。因此,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便体现了公共关系的性质,即护理人员与其服务对象的关系在很大的程度上体现了医疗机构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会直接影响医疗机构的形象及信誉。因此,护理人际关系的处理,必须遵守公共关系处理的基本原则,维护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以达到维护所在组织的形象及社会整体效益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