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黎明
页数:181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3061200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海洋生物毒素与海洋生物致伤是紧密关联的两大问题, 是有毒和危险海洋生物在基础与临床两个领域的具体体现, 本书通过有毒和危险海洋生物这根主线将海洋生物毒素与海洋生物伤有机结合起来并行介绍, 主要针对我国海域代表性和常见的有毒和危险海洋生物种类按生物学分类进行介绍。内容侧重于有毒和危险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 以及海洋生物毒素的生物来源、理化性质、结构特点、生理活性, 对海洋生物伤的症状和预防、急救与治疗措施也做简要介绍, 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的整体状况, 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涉海旅游安全。
本书特色
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分为有毒海洋生物和凶猛危险类海洋生物两个部分。前者包括有毒藻类、有毒海绵、有毒刺胞动物、有毒棘皮动物、有毒软体动物、海蛇、刺毒鱼类、鲀毒鱼类、珊瑚礁毒鱼类、鲭毒鱼类和蛇鲭毒鱼类等;后者包括吻端尖锐鱼类和凶猛咬害海洋动物。本书侧重于从生物学角度系统介绍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的种类、分布、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包括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种类识辨、毒素提取分离与毒性作用等,对其可能造成的人员损伤与中毒症状、急救治疗与防护措施等也做了简要介绍。本书将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的生物学背景知识及其与海洋作业、海滨旅游、部队海训及海洋药物、海洋水产与食品等的内在联系。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概述 1
第一节 海洋生物毒素的开发研究历史与现状 1
第二节 海洋生物伤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2
第三节 代表性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 3
第二章 有毒藻类 9
第一节 概述 9
第二节 藻类与产毒藻类 10
第三节 藻类毒素的开发利用 19
第四节 赤潮管理 22
第三章 有毒海绵 28
第一节 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 28
第二节 海绵毒素 29
第三节 海绵刺伤 33
第四章 有毒刺胞动物 34
第一节 概述 34
第二节 有毒水母 36
第三节 有毒海葵 42
第四节 有毒珊瑚与水螅 46
第五章 有毒棘皮动物 50
第一节 概述 50
第二节 有毒海胆 54
第三节 有毒海星 58
第四节 有毒海参 61
第六章 有毒软体动物 65
第一节 概述 65
第二节 有毒芋螺刺伤 66
第三节 海兔毒素中毒 72
第四节 章鱼咬伤 76
第七章 海蛇 79
第一节 概述 79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79
第三节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79
第四节 毒器构造与毒素提取 80
第五节 毒素组分与作用机制 81
第六节 中毒症状 82
第七节 急救与防治措施 82
第八节 海蛇及海蛇毒素的开发应用 85
第八章 刺毒鱼类 87
第一节 概述 87
第二节 软骨刺毒鱼 87
第三节 硬骨刺毒鱼 91
第九章 鲀毒鱼类 96
第一节 概述 96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97
第三节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98
第四节 毒素分离与作用机制 99
第五节 药理学效应及临床应用 104
第六节 中毒防治 107
第十章 珊瑚礁毒鱼类 111
第一节 概述 111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111
第三节 毒素种类和毒理作用 114
第四节 中毒防治 117
第十一章 鲭毒鱼类和蛇鲭毒鱼类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鲭毒鱼类 121
第三节 蛇鲭毒鱼类 124
第十二章 吻端尖锐鱼类和凶猛咬害海洋动物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第二节 吻端尖锐鱼类 128
第三节 凶猛咬害海洋动物 131
第十三章 海洋生物毒素的检测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海洋生物毒素的危害 138
第三节 海洋生物毒素的检测方式 140
参考文献 153
附录1 中国有毒鱼类的系统分类 159
附录2 有毒海洋生物名录 171
附录3 海洋生物毒素词汇表 179
附录4 海蛇科分属、种检索表 180
前言
第一章 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概述 1
第一节 海洋生物毒素的开发研究历史与现状 1
第二节 海洋生物伤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2
第三节 代表性有毒与危险海洋生物 3
第二章 有毒藻类 9
第一节 概述 9
第二节 藻类与产毒藻类 10
第三节 藻类毒素的开发利用 19
第四节 赤潮管理 22
第三章 有毒海绵 28
第一节 种类分布与形态特征 28
第二节 海绵毒素 29
第三节 海绵刺伤 33
第四章 有毒刺胞动物 34
第一节 概述 34
第二节 有毒水母 36
第三节 有毒海葵 42
第四节 有毒珊瑚与水螅 46
第五章 有毒棘皮动物 50
第一节 概述 50
第二节 有毒海胆 54
第三节 有毒海星 58
第四节 有毒海参 61
第六章 有毒软体动物 65
第一节 概述 65
第二节 有毒芋螺刺伤 66
第三节 海兔毒素中毒 72
第四节 章鱼咬伤 76
第七章 海蛇 79
第一节 概述 79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79
第三节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79
第四节 毒器构造与毒素提取 80
第五节 毒素组分与作用机制 81
第六节 中毒症状 82
第七节 急救与防治措施 82
第八节 海蛇及海蛇毒素的开发应用 85
第八章 刺毒鱼类 87
第一节 概述 87
第二节 软骨刺毒鱼 87
第三节 硬骨刺毒鱼 91
第九章 鲀毒鱼类 96
第一节 概述 96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97
第三节 形态特征与生活习性 98
第四节 毒素分离与作用机制 99
第五节 药理学效应及临床应用 104
第六节 中毒防治 107
第十章 珊瑚礁毒鱼类 111
第一节 概述 111
第二节 种类与分布 111
第三节 毒素种类和毒理作用 114
第四节 中毒防治 117
第十一章 鲭毒鱼类和蛇鲭毒鱼类 121
第一节 概述 121
第二节 鲭毒鱼类 121
第三节 蛇鲭毒鱼类 124
第十二章 吻端尖锐鱼类和凶猛咬害海洋动物 128
第一节 概述 128
第二节 吻端尖锐鱼类 128
第三节 凶猛咬害海洋动物 131
第十三章 海洋生物毒素的检测 138
第一节 概述 138
第二节 海洋生物毒素的危害 138
第三节 海洋生物毒素的检测方式 140
参考文献 153
附录1 中国有毒鱼类的系统分类 159
附录2 有毒海洋生物名录 171
附录3 海洋生物毒素词汇表 179
附录4 海蛇科分属、种检索表 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