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淼郑晓吉
页数:312
出版社: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2140918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套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公共课程规划教材(第二轮),在上一版教材的基础上,优化结构,提升教材质量,并建设为书网融合教材。供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使用,也可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特色
1 本套教材是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第二轮),依据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及教改方案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本书供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使用,也可供医药类相关专业和基层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上篇 总论
第一章 第一的起源和第一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第一的起源
第二节 第一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第一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 第一的产地
第二节 第一的采集
第三章 第一的最制
第一节 最制目的
第二节 最制方法
第四章 第一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第五章 第一的应用
第一节 第一的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第一的用量
第四节 第一的用法
中篇 各论
第六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36)桂枝(37)紫苏(37)生姜(38)香薷(38)荆芥(39)防风(40)羌活(40)白芷(41)细辛(42)藁本(42)苍耳子(43)辛夷(44)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44)牛蒡子(45)蝉蜕(45)桑叶(46)菊花(46)蔓荆子(47)柴胡(48)升麻(48)葛根(49)
第七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第一
石膏(54)知母(55)芦根(55)天花粉(56)竹叶(57)淡竹叶(57)栀子(58)夏枯草(58)决明子(59)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60)黄连(60)黄柏(61)龙胆(62)苦参(63)秦皮(63)白鲜皮(64)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64)连翘(65)大青叶(66)板蓝根(67)青黛(68)贯众(68)熊胆(69)紫花地丁(70)蒲公英(70)鱼腥草(71)败酱草(72)穿心莲(72)土茯苓(73)半边莲(73)白花蛇舌草(74)射干(74)山豆根(75)白头翁(75)马齿苋(76)鸦胆子(76)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77)玄参(78)牡丹皮(78)赤芍(79)紫草(80)水牛角(80)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81)地骨皮(82)胡黄连(83)银柴胡(83)
第八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89)芒硝(90)番泻叶(91)芦荟(91)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92)郁李仁(9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93)京大戟(93)芫花(94)商陆(95)牵牛子(95)巴豆(95)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100)威灵仙(100)川乌(101)蕲蛇(102)木瓜(102)海风藤(103)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103)防己(104)桑枝(105)雷公藤(105)稀莶草(106)络石藤(106)丝瓜络(107)
第一章 第一的起源和第一学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第一的起源
第二节 第一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 第一的产地和采集
第一节 第一的产地
第二节 第一的采集
第三章 第一的最制
第一节 最制目的
第二节 最制方法
第四章 第一的性能
第一节 四气
第二节 五味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归经
第五节 毒性
第五章 第一的应用
第一节 第一的配伍
第二节 用药禁忌
第三节 第一的用量
第四节 第一的用法
中篇 各论
第六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麻黄(36)桂枝(37)紫苏(37)生姜(38)香薷(38)荆芥(39)防风(40)羌活(40)白芷(41)细辛(42)藁本(42)苍耳子(43)辛夷(44)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薄荷(44)牛蒡子(45)蝉蜕(45)桑叶(46)菊花(46)蔓荆子(47)柴胡(48)升麻(48)葛根(49)
第七章 清热药
第一节 清热泻第一
石膏(54)知母(55)芦根(55)天花粉(56)竹叶(57)淡竹叶(57)栀子(58)夏枯草(58)决明子(59)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黄芩(60)黄连(60)黄柏(61)龙胆(62)苦参(63)秦皮(63)白鲜皮(64)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64)连翘(65)大青叶(66)板蓝根(67)青黛(68)贯众(68)熊胆(69)紫花地丁(70)蒲公英(70)鱼腥草(71)败酱草(72)穿心莲(72)土茯苓(73)半边莲(73)白花蛇舌草(74)射干(74)山豆根(75)白头翁(75)马齿苋(76)鸦胆子(76)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77)玄参(78)牡丹皮(78)赤芍(79)紫草(80)水牛角(80)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81)地骨皮(82)胡黄连(83)银柴胡(83)
第八章 泻下药
第一节 攻下药
大黄(89)芒硝(90)番泻叶(91)芦荟(91)
第二节 润下药
火麻仁(92)郁李仁(92)
第三节 峻下逐水药
甘遂(93)京大戟(93)芫花(94)商陆(95)牵牛子(95)巴豆(95)
第九章 祛风湿药
第一节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100)威灵仙(100)川乌(101)蕲蛇(102)木瓜(102)海风藤(103)
第二节 祛风湿清热药
秦艽(103)防己(104)桑枝(105)雷公藤(105)稀莶草(106)络石藤(106)丝瓜络(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