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孔育新著
页数:297页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49360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施洗约翰”视角, 使我们再去理解胡风文艺思想, 会有迎刃而解之感。胡风文艺思想中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 以往专家学者见解迥异, 但立足“施洗约翰”视角, 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 即文艺是政治的先锋, 文艺先于政治, 其目的是服务政治。同时, 文艺虽先于政治, 但文艺是低于政治的。
作者简介
孔育新,男,汉族,1977年生于山西省阳城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后,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目前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左翼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胡风与舒芜‘主观’思想比较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三峡大学人才启动金项目“胡风与舒芜文艺思想比较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文化诗学视域中的七月派美学话语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七月派同人文艺思想比较研究”;主持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胡风文艺思想探究”;主持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七月派美学观念再探讨”。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云南社会科学》《学术界》《史料与阐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多篇。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论文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典型论
第一节 “型”的流变:西方思想视域下的“型”
第二节 什么是典型:西方美学视域下的典型观念
第三节 “典型”论争:并不成熟的典型观
一、争点之一:典型的普遍性和个性
二、争点之二:社会的物事与个人的物事
第四节 “花”“路”“诗”
一、“鲜花”与“心花”
二、向理想延伸的“路”
三、诗意的“瞬间”
第二章 激情
第一节 时代影响与理论溯源
一、时代思潮的碰撞与融合
二、崇高感:“激情”观的美学内涵
三、施洗约翰:激情的精神原型
第二节 “主观战斗精神”论
一、“幽默”与“霭利斯的时代”
二、“天才”论
三、预言与批判的“诗人”
第三节 析“精神奴役的创伤”
一、厨川白村:作为意象之“源”
二、逻辑机理:主奴关系辩证法
三、“转身”与“悔改”
第三章 现实主义:真实性与倾向性
第一节 现实主义:从笛福到高尔基
一、小说与形式现实主义
二、真实性与倾向性: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
三、俄苏现实主义理论
第二节 胡风对现实主义理论的探索
一、主题积极性的提出
二、反对客观主义
三、反对主观公式主义
四、现实主义的路
第四章 “民族形式”论争
第一节 何谓形式
一、西方美学思想中的“形式”含义
二、对斯大林和毛泽东的“民族形式”的理解
第二节 “民族形式”讨论概览
一、延安的讨论:通俗化与现代化之争
二、香港的争论:“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三、重庆方面的论争:大众化、通俗化、现代化、中国化
第三节 胡风的民族形式观
一、对“文艺大众化”的回溯
二、胡风的形式观
三、“五四”新文艺与民间旧文艺
四、新情势下的进路
结语
附录
一、中国现代农民革命战争历史剧叙事模式研究
二、家园与旅程——后花园与蒋氏三兄弟
三、胡风研究:历史的还原与问题的凸显
四、舒芜“主观论”思想的谱系学考察及再评价
五、告别恩师王富仁先生
参考文献
胡风著作、编辑、通信
文艺理论基础著作
现当代文学、文化论著
胡风研究专著
致谢
出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