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戴念祖
页数:372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347492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宗藩与分封,朱厚烷直谏罹祸,朱载堉生平与著作,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创建,实验检验:平均律管弦乐器,音乐的艺术实践,舞蹈、绘画和诗歌,天文历法等内容。
作者简介
戴念祖,资深科学史家,中国物理学史学科创建者。196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曾任中科院科学史理化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现任首都师范大学讲座教授。撰有《中国力学史》、《中国声学史》、《中国光学史》、《中国电和磁的历史》、《中国物理学史》、《文物与物理》、《物理和机械志》等著作10余种。主编《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物理学论文集粹》、《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物理卷》、《物理学基础教程》等,另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相关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宗藩与分封
第一节 藩王与皇位
第二节 宗藩条例
第三节 王府管治
第四节 王府营建与乐制
第五节 宗藩窘境
第六节 宗藩良莠
第二章 朱厚烷直谏罹祸
第一节 郑王承嗣
第二节 世宗与道教
第三节 朱厚烷生平
第四节 郑恭王献瑞异
第五节 上疏直谏
第六节禁锢高墙
第三章 朱载堉生平与著作
第一节 席藁独处十七
第二节 婚姻与“外舅祖”
第三节 上疏宗室子弟入学应试
第四节 七疏让国
第五节 晚年
第六节 著作与版本述略
第四章 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创建
第一节 传统律学概述
第二节 明代之前平均律的实践及其理论探讨
第三节 朱载堉的新法密率
第四节 新法密率的灵活运用
第五节 新法密率的思想来源
第六节 新法密率的创建年代
第五章 实验检验:平均律管弦乐器
第一节 历史上的弦准
第二节 朱载堉的均准
第三节 管乐器末端效应的发现
第四节 平均律的律管及其理论验证
第五节 平均律管乐器的制造
第六章 音乐的艺术实践
第一节 朱载堉的音乐人生
第二节 探索继承关系,恢复旋宫古法
第三节 歌曲、乐曲的初级教学体系和有量记谱法
第四节 音列、音域与作曲问题
第五节 采录民间乐曲及其精确记谱
第七章 舞蹈、绘画和诗歌
第一节 集舞谱之大成
第二节 白描画
第三节 诗歌
第八章 天文历法
第一节 朱载堉历法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
第三节 对回归年长度及其古今变化的研究
第四节 测量地理纬度和地磁偏角
第五节 《黄钟历议》和《万年历备考》
第六节 上进《历书》引发的风波
第九章 数学和计量
第一节 求圆周率
第二节 珠算开方
第三节 九进制和十进制的小数换算
第四节 由四项组成的等比数列解
第五节 计量及其历史之探索
第十章 新法密率在中国
第一节 明朝宫廷的态度
第二节 清康熙帝的实用主义
第三节 乾隆无理“辟识”朱载士育
第四节 《律吕正义后编》的诬蔑之词
第五节 “一见而屈服”的江永
第六节 明知而随俗的陈澧
第七节 20世纪的朱载堉
第十一章 新法密率在欧洲
第一节 西方“平均律音阶的起源是模糊的”
第二节 斯蒂芬的平均律
第三节 新法密率传到西方之可能
附录
一、明朝纪年简表
二、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
三、朱载堉年谱简编
四、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前言
前言
朱载堉(1536~1611)是明代杰出的音乐家、乐律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 。他的成就代表着明代艺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高峰。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的七 世孙,他的父亲朱厚烷被册封为“郑恭王”。“王子载堉”的名字早在几百 年前就传遍了欧洲学术界。
朱载堉的最大贡献是在音乐理论上精确地解决了中外几千年来祈求解决 而未就的返宫和转调问题。为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他攀上了一个又一个高 峰,涉足了艺术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广泛领域。
在音乐理论上解决返宫和转调问题的必然而且唯一的结果是发现十二平 均律,朱载士育称它为“新法密率”。为了证明其“新法密率”在返宫、转 调上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他谱写了几十首平均律乐曲,其中有操缦练习谱、 旋宫谱、合乐谱(今称总谱)。按照中国传统曲谱分类,有律吕字谱、工尺谱 、琴谱、瑟谱以及无笄乐谱。后者是据听众多寡,以调式变化反复演奏同一 曲目,且可以随时终乐之曲谱。朱载士育既是音乐家,也是地道的作曲家。
他的这些平均律乐谱比巴赫(Sebastian Bach,1685~1750)于1722年和1744 年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早约150年。为了证明“新法密率”理论的正 确,他分别制造了弦式和管式音高标准器,即朱载堉所谓的“均准”和“律 管”。既似琴瑟又非琴瑟的均准,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具平均律拨弦乐器; 由平均律律管编联而成的排箫,又是世界上第一具平均律吹管乐器。他还制 造了平均律的龠(筲)、篷篪、笙、埙,以及依平均律调音而成的琴、瑟和编 钟、编磬。此时欧洲的音乐家和科学家,随着文艺复兴之后音乐的发展,正 忙于寻找一种可以返宫(c1osed cyc1e)和转调的调音体系——照此调音体系 ,音调固定的乐器可以变调演奏尽可能多的、最好是全部不同的曲调,而无 需中断演奏去重新调音或调整琴码——却无结果,而此时的朱载堉正单枪匹 马并静悄悄地在中原大地进行着彻底的音乐革命。
为了创建“新法密率”理论原理,朱载堉不得不同时解决围绕着它的自 然科学课题。首先,他必须找到计算十二平均律的数学方法。为此,他在世 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和项数,如何求解其他各项的方 法;最早找到了不同进位制的小数换算方法;最早以当时的商业用数学工具 即算盘进行开方计算。其计算数字精确到25位。他最早发现了管乐器的末端 效应,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管口校正方法和计算公式。为了找到历史上音高标 准,他多方面地探讨了度量衡变迁问题,获得了律尺(音乐用尺)和度尺(日 常用尺)的数量关系。他测定的水银密度几与今日测定值完全一致。他研究 度量衡史的方法一直影响到今天。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他在研究乐律的同 时又研究了明代历法,编制了“黄钟历”和“万年历”,精确地计算了回归 年长度,推算了北京地理纬度,测定了洛阳地区的地磁偏角。他的成就,使 他当之无愧地成为明代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
在艺术领域,朱载堉是一位舞蹈艺术的理论家和舞谱的集大成者。他还 擅长白描画,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朱载靖是我国古代社会末期和近代社会前夜的一颗科学和艺术巨星,是 明代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倘若明末清初能继续营造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 ,他无疑是我国近代科学和艺术的第一位创始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和科学家,朱载堉是一个革新者。对待文化遗产,他不 是因循守旧,而是批判地继承;对待科学与自然知识,他不在心中“格物穷 理”,而是注重实验,动手去做;对待艺术问题,他不是复古,而是创新; 不畏权威,不羁古训;崇尚真知,追求真理;“唯求实理、不事文饰”,是 朱载堉所以有成就的奥秘真谛。
作为皇室子孙,朱载堉是一个叛逆者。他从15岁开始,“席藁独处”受 难17年,又历经14年写作、11年雕版印书、15年让爵,构成了这位天潢真人 、华章著述的光辉一生。他箪食瓢饮,自称道人;他痛斥钱财“为富不仁” ,诅咒权势“狗畜生”;让出国爵后,他幅巾策杖,隐居郊野,与二三田唆 灌桑、牧豕。和那种“两眼官势钱、一身奴才相”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他陶 醉于“一琴、一缶、一吹、一歌”的音乐人生之中。
王子载堉首先是在欧洲学术界出名的。他的学术成就在明代被搁置深宫 ,在清代又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在30多年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欧美学术 界某些人抱着“西方的科学思想比东方优越”的观点,拙劣地或巧妙地与朱 载堉争优先权。在这方面,李约瑟博士的有关论述是公正的,他指出,“朱 载堉虽然远离欧洲,却是一位文艺复兴时代的人”。
笔者愿以下肤浅的论述,有助于人们了解朱载堉其人其事。
节选
文化史的诗情(代序)
朱载垿是一个科学家、律历学家、音乐家。人们也许还不太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个愤世嫉俗的诗人。科学家的冷静头脑和艺术家的人世激情在这位杰出人物的身上构成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相依并存的、和谐的同一体。
哪里有人类的创造活动,哪里就有诗。朱载垿不仅在文学领域中写了诗歌,他在天文历法、数学、乐律学的领域中同样为人类的文化史留下了余韵犹存的诗篇。
古稀之年的朱载垿为邢云路的《古今律历考》作序。读者在掩卷之余可以想见这一对老友夜深忘倦、两相携手,“散步中庭,仰窥玄象”的情景。老人为什么没有睡意?他们从灿烂星空之中看到了什么?
星空的美,本来对世人并无私惠,未有偏袒;但只有忘我的人,才得深入它的极致,发掘它的蕴蓄和奥秘,知道它的古今之变,从而得到启迪、憧憬,因而欣喜如醉。朱载垿的心中还有更多的“星空”,借以观察天体运行的只是这些星空之一。天上有他昼夜揣摩的世界,地上也有他探究不尽的文化宝藏;他透过无垠空间,穷索“自然天成之理”,又超越时间,心追往古,悟彻久被歪曲了的历史真实。许多学术部门,像相邻的银河系那样被他串连起来,他出没于其间的宏观、微观世界,寻得精思所至、金石为开的结果。在他的时代中,他是一个东方的、文艺复兴式的文化巨人。从中国的古代史中数下来,也令人回想起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并出的那样一个群星丽天的巨人的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