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决策分析与管理-全面决策品质提升的架构与方法-(第2版)

封面

作者:简祯富

页数:344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3025247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具备很强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并将其完美结合,打造出一本很实用的教材。

作者简介

新竹清华大学 清华讲座教授: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EMBA/MBA
新竹清华大学智能制造跨院高阶主管硕士在职专班(AIMS Fellows)主任
台湾“人工智能制造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工业工程与管理学门召集人
台湾“IC产业同盟”暨清华-台积电卓越制造中心主持人

本书特色

本书综括决策研究与应用之精华,结合中西方理论,依序探讨决策理论基础、系统化决策分析架构、多属性决策、风险决策、数字决策与现代决策工具,并结合作者于产学合作研究的实证案例,深度剖析最手的实务决策过程和心得,为个人和组织全面提升决策质量的最参考书籍。本次改版全面精简既有内容,并大幅更新理论内容、个案、图表及数据,提供最深入的产业实务剖析与探讨。

目录

目录

第1篇决策分析绪论

第1章决策: 竞争策略与经营管理的核心

1.1决策的本质

1.1.1决策与策略的关联

1.1.2结构化、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

1.1.3经常面临的或独特的决策问题

1.1.4预期的或偶发的决策问题

1.1.5深思熟虑的或必须实时决定的决策问题

1.1.6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者

1.1.7主观的或客观的决策

1.1.8理性的或非理性的决策

1.1.9规范的、处方的或叙述的决策研究

1.2决策型组织

1.3决策的王道与决策质量的提升

1.4本书架构

问题与讨论
第2章决策问题的类型

2.1决策者的人数

2.2方案的多少与可选择的数量

2.3决策环境的状态

2.4信息的特性

2.5决策的思考纵深

2.6决策的层级关系

2.7决策的对手

2.8决策负面后果的风险

2.9决策的目的和应用

2.10价值中心法决策分析

问题与讨论
第3章决策陷阱

3.1决策陷阱的种类

3.1.1没有找对问题的偏差

3.1.2过度自信的偏差

3.1.3框架效应的偏差

3.1.4基准点偏差

3.1.5可得性偏差

3.1.6证实偏差

3.1.7忽视偏差

3.1.8近期偏差

3.1.9代表性偏差

3.1.10保守性偏差

3.1.11随机偏差

3.1.12推论偏差

3.1.13现状偏差

3.1.14满意偏差

3.1.15难以权衡不同层次目标的偏差

3.1.16想讨好每一个人的偏差

3.1.17局部思考的偏差

3.2决策陷阱的应对

3.3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2篇系统化决策分析

第4章架构问题与系统化决策过程

4.1紫式决策分析架构

4.2了解问题与问题定义

4.3优势发掘与问题范围界定

4.3.1目标

4.3.2不确定因子

4.3.3策略和决策方案

4.4架构影响关系

4.4.1目标层级架构

4.4.2不确定因子间的关联

4.4.3方案

4.5感受和客观叙述

4.5.1属性

4.5.2可能的状态

4.5.3方案的预期成果

4.6综合判断与权衡

4.6.1属性相对权重

4.6.2可能状态发生的概率

4.6.3决策者的主观价值与主观效用

4.7最佳决策与执行回馈

4.8应用实例——科技发展计划绩效评估机制的建立

4.8.1案例简介

4.8.2案例分析

4.8.3案例小结

4.9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5章决策目标与评估属性

5.1目标的定义

5.2目标的应用

5.3目标的类型

5.4产生目标的方法

5.5架构决策目标的关系

5.5.1根本目标层级

5.5.2工具目标网络

5.6评估属性

5.7目标与属性集合的效度

5.7.1完整性

5.7.2可衡量性

5.7.3可分解性

5.7.4不重复性

5.7.5最小化

5.8决策型组织与绩效指标

5.9目标层级架构应用实例——建构频谱使用效益评估指标

5.10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6章方案产生与决策创意

6.1创意产生的概念和阶段

6.2方案创新的思维方式

6.2.1价值专注

6.2.2习惯领域

6.2.3创意检查表

6.2.4隐喻思维

6.2.5策略生成表

6.2.6群体决策技术

6.2.7TRIZ法

6.3产生更好方案的关键

6.3.1善用目标

6.3.2挑战(真实或假想的)限制

6.3.3改变游戏规则与破坏式创新

6.3.4强烈的灵感和高度的想象力

6.3.5发掘潜意识和更深层的思考

6.3.6从经验学习

6.3.7导师与专家意见

6.3.8多元化思考与分散方案

6.3.9先产生方案然后再评估

6.3.10不放弃寻求新方案

6.4方案的类型

6.4.1过程方案

6.4.2双赢方案

6.4.3信息搜集方案

6.4.4买时间方案

6.4.5两边下注方案

6.4.6串行化方案

6.4.7组合方案

6.4.8风险分担方案

6.4.9保险方案

6.4.10撤出方案

6.5方案产生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6.6自我检验,进入下一个决策步骤

6.7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7章结果衡量与权衡

7.1建立结果表

7.2评估属性值的尺度

7.3建构尺度的衡量工具

7.4衡量尺度的种类与转换

7.5尺度误差

7.5.1集中误差

7.5.2刺激与反应等同误差

7.5.3压缩误差

7.5.4等距反应误差

7.5.5对数误差

7.6效度检验

7.6.1内容效度

7.6.2建构效度

7.6.3实证效度

7.7等值交换法

7.8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3篇多属性决策分析

第8章简易多属性评等技术与多属性评估模型

8.1SMART

8.1.1找出决策者以决定谁的价值应被考虑

8.1.2确定决策元素与决策目标

8.1.3决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8.1.4找出相关的评估属性

8.1.5将属性依其重要性予以排序

8.1.6按各属性的重要程度给予相对权重

8.1.7将相对权重予以标准化

8.1.8在每一属性下衡量各方案的价值

8.1.9对于不同的方案,计算其加权后的总价值

8.1.10决定最佳方案,规划执行策略与配套方案

8.2SMARTER和简易权重给定法

8.3SMARTS

8.4SMART应用实例——设备评估与采购决策

8.4.1案例简介

8.4.2紫式SMART机台多属性评估

8.4.3结果讨论

8.5多属性评估模型

8.5.1价值衡量

8.5.2决定属性权重

8.5.3多属性价值聚合模型

8.6常见多属性评估模型的比较

8.7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9章层次分析法

9.1层次分析法概论

9.2紫式AHP法的分析架构及步骤

9.2.1架构问题与厘清决策元素

9.2.2目标定义与层级架构

9.2.3方案产生与层级架构

9.2.4属性成对比较以建立相对权重

9.2.5方案成对比较以建立个别属性下的方案衡量

9.2.6汇总模型与方案总排序

9.2.7求近似权重向量的方法

9.3AHP法的特性及ANP法

9.4ANP法应用实例——网络通信产业代工厂评选决策

9.4.1案例简介

9.4.2分析过程

9.4.3案例小结

9.5AHP法及ANP法的软件分析工具

9.6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10章数据包络分析法

10.1数据包络分析法简介

10.2DEA法的基本模型

10.2.1CCR模型

10.2.2BCC模型

10.3紫式DEA法的决策分析架构及步骤

10.3.1了解问题与发掘优势

10.3.2决策单位的选取

10.3.3投入属性与产出属性的筛选

10.3.4综合判断与DEA模型选择

10.3.5评估结果分析与解释

10.4DEA法的衍生模型

10.4.1交叉效率模型

10.4.2A&P模型

10.5DEA法的应用实例——半导体晶圆制造厂跨厂绩效评估

10.5.1案例简介

10.5.2分析过程

10.5.3评估结果分析与解释

10.5.4案例小结

10.6偏好顺序评估法

10.6.1偏好顺序评估法的概述

10.6.2偏好顺序评估法的操作步骤

10.7DEA法的分析工具

10.8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4篇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

第11章完全不确定决策

11.1完全不确定情况下决策的决策准则

11.1.1小中取大准则

11.1.2大中取大准则

11.1.3乐观脖观指标

11.1.4最小化最大后悔

11.1.5拉普拉斯决策原则

11.2概率的种类

11.2.1古典概率

11.2.2重复试验与频率概率

11.2.3主观概率

11.3概率给定与修正

11.3.1离散的主观概率

11.3.2连续的主观概率

11.4概率认知的陷阱

11.4.1Allais矛盾

11.4.2Ellsberg矛盾

11.5实证案例——半导体产能规划

11.6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12章风险下的决策与信息的价值

12.1影响图

12.1.1影响图的构成元素

12.1.2影响图的建构方法

12.2决策树

12.2.1决策树的构成元素与建构方法

12.2.2决策树的解读

12.2.3敏感度分析

12.2.4决策树应用案例——制造策略决策

12.3贝氏决策分析与信息的价值

12.3.1概率修正

12.3.2贝氏决策

12.3.3信息的价值

12.4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13章贝氏决策分析与贝氏网络

13.1贝氏决策分析

13.1.1贝氏决策分析的理论架构

13.1.2最佳决策法则的决策

13.2贝氏网络

13.2.1贝氏网络的理论基础

13.2.2贝氏网络的不一致性修正

13.3贝氏网络应用实例——台电馈线事故定位系统

13.3.1案例简介

13.3.2分析过程

13.3.3案例小结

13.4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14章决策风险偏好与效用理论

14.1效用

14.2期望效用理论

14.2.1价值理论

14.2.2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

14.3属性效用值的衡量

14.3.1属性效用值的衡量方法

14.3.2衡量方法的应用

14.3.3效用函数建立方法的应用

14.4决策者偏好与风险态度

14.4.1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

14.4.2风险补偿值

14.4.3效用函数形态

14.5多属性效用模式

14.6风险下的决策实例——生产组合决策分析

14.6.1了解决策问题

14.6.2优势发掘

14.6.3厘清所有决策元素及其影响关系

14.6.4构建决策树

14.6.5敏感度分析

14.6.6风险态度与方案评估

14.7风险决策分析时可能的错误

14.8其他相关的决策理论

14.9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15章模糊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及粗糙集理论

15.1模糊理论简介

15.1.1模糊集合

15.1.2模糊数

15.2模糊数排序

15.2.1输入模糊数

15.2.2分解模糊数

15.2.3衡量要素

15.2.4指定各要素的权重

15.2.5加总各要素以获得模糊数的总衡量

15.2.6定义比较的规则

15.3模糊多属性决策分析

15.4灰色系统理论

15.4.1灰关联

15.4.2灰色多属性决策分析

15.5灰色多属性决策分析应用案例

15.5.1问题定义与架构

15.5.2数据搜集

15.5.3灰色多属性决策分析

15.6粗糙集理论

15.6.1信息系统与决策表

15.6.2等价关系

15.6.3近似空间

15.6.4近似集的准确率

15.6.5分类的准确率

15.6.6简化

15.7结论

问题与讨论

第5篇数字决策与决策信息系统

第16章数字决策与决策信息系统

16.1数据、信息、知识与决策

16.1.1数据

16.1.2信息

16.1.3知识

16.2决策信息系统的定义和类型

16.3专家系统

16.3.1专家系统简介

16.3.2专家系统应用实例

16.4主管信息系统

16.4.1主管信息系统简介

16.4.2主管信息系统应用实例

16.5决策支持系统

16.5.1决策支持系统简介

16.5.2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

16.6群体决策支持系统

16.6.1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简介

16.6.2群体决策支持系统应用实例

16.7决策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比较

16.7.1决策信息系统开发

16.7.2DSS、EIS、ES建立决策模型的差异

16.8数字决策、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

16.8.1数字决策

16.8.2数据挖掘

16.8.3商业智能

16.9数字决策与知识管理

16.10决策信息系统的整合实例

16.11结论

问题与讨论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决策分析与管理-全面决策品质提升的架构与方法-(第2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46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