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封面

作者:赵光锋著

页数:204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70759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是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选择。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应立足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三大系统工程:强化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学科专业建设,强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完善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指导的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对涉及该领域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归纳,为本地的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赵光锋,男,1976年7月生,山东平原人,博士就读于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现为山东交通学院副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导师团成员,获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ACI注册国家创业指导师。近年来研究方向包括地方本科院校改革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分层研究、高等教育质量体系评估与认证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
第一节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第三节 构建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第四节 国际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评价体系构建

第二章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模式研究
第一节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分析
第二节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评价
第三节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特色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第一节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涵及原则
第二节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组成
第三节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

第四章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地方本科院校办学转型发展的新形势
第二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和调整及实现对策
第三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新思考
第四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 基于OBE理念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
第一节 基于OBE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价体系构建
第二节 基于OBE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外部评价体系构建
第三节 基于OBE应用型人才外部评价体系的构建

第六章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的多视角分析
第一节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意义及原则
第二节 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及其成因分析
第三节 构筑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探索
第四节 培养适应工业4.0时代的应用型人才
……

第七章 再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节选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一、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评价概念的诞生和价值有密切的关系,传统的评价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求程度的判断,在精益求精的现代社会,评价更多地被用来描述、收集和分析客体的发展状况,协助决策者做出主观价值判断,选择合理的决策方案,以促进客体的改进或实现价值的增值。因此,评价不仅仅可以满足主体的目的,还可以促进客体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泰勒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提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概念,认为教育评价就是衡量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此后,随着评价实践的发展及人们对教育评价认识的深化,出现了不同的关于教育评价的定义,各种教育评价理论也纷纷出现。各种关于评价理论的主要分歧在于将教育评价看作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还是一种全面系统的考察,旨在收集信息、为改进服务的过程。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教育评价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通过全面地收集教育方面的有关信息,来对教育的价值进行全面考察和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行动,更好地满足主体需要,促进教育持续改进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就是评价主体依据高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系统收集有关信息,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进行价值判断,从而提出改进的举措,促进高校教育的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容非常复杂而广泛,这主要是由于质量的多样性以及高校教育的特性等所决定的,它主要包括对影响质量的有关因素和过程,以及质量本身的评价和判断,主要包括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学位授权点的评价以及学位授予质量的评价。根据它们在质量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把它们分为输入条件质量评价、培养过程质量评价和输出成果质量评价。  因此可以得知,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倾向于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强调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通过确定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评估标准,可以体现公正和保证评估的科学性。第二,强调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多样性,防止不顾学校、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用统一的尺度去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以反映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多样性”的方面和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个性特征”。认为质量标准并不存在统一的定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高等教育的质量还应包括国际交往方面的工作,如知识交流、相互联网、教师和学生流动以及国际研究项目等,当然也要注意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本国的情况”,他们同时也认为“质量评估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但不应只想到财政问题,或者主要涉及高等院校的全面工作中那些较适合于用数量来表示的质量指标”,“还应建立独立的国家评估机构和确定国际公认的可比较的质量标准。但对学校、国家和地区的具体情况应予以应有的重视,以考虑多样性和避免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衡量”。  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内涵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由两部分构成——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的主要评价依据就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内部质量,主要评价人就是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评价指标由学校自己设定,检验地方本科院校的成果是否能够达到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校外评价指的是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质量角度出发,主要评价人是社会评估单位,评价的过程就是看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人才是否能够得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虽然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的评价角度不同,但评价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使其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社会的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一)发展观或动态观  人才质量应该是动态的、分层次的,不同类型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人才质量标准。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观不同,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全面发展质量观、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的全面素质质量观、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的多元化质量观。有学者提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发展质量观”,认为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是适合个体发展需要的教育,必须实现个体充分、可持续的发展。  (二)要素观或构成观  教育学者将人才培养质量的内容分为三个方面: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正确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信仰、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学者认为,学生是教育质量唯一的载体与评价的对象,知识、能力、素质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内容;有学者提出21世纪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本质、品质、素质、潜质、气质五个方面。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42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