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涛著
页数:137
出版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632038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共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其中正文包含五章。 绪论部分在介绍《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概述了拜厄特四部曲作为历史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目的、方法和意义。 第一章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运动,阐述了这次运动的特点、性质以及运动带来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而论述拜厄特四部曲对这次文化运动的反映和思考。 第二章论述了拜厄特四部曲的“疯癫叙事”。自启蒙运动以来,在西方社会中,技术理性和由此产生的科技文化的发展势头迅猛,甚至逐渐超出了体现价值理性的人文文化,加速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导致了生态危机和人的异化。20世纪以来,这种危机及异化以更剧烈的形式呈现出来,如环保问题及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威胁。四部曲用“疯癫叙事”表达了人类面临困境时的焦虑乃至心理障碍,揭露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阐释了西方文化运动兴起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研究四部曲中的“乌托邦式的反文化”与“校园暴乱”的象征意义,它们代表了同符号秩序决裂的欲望。人们向大他者发起挑战,欲从父权制文化中解脱出来,表现了解辖域化的特点。 第四章论述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拜厄特四部曲的“身体”书写方面的体现。拜厄特四部曲中的同性恋“身体”体现了20世纪60年代同性恋欲望中的反叛动机——代表了对社会制度的不信任和反对的态度。小说还通过同性恋者马库斯·波特的家人对其同性恋行为的态度的变化折射出20世纪60年代人们对同性恋认可的倾向。 第五章论述四部曲对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中的女性解放运动的呼应。两位女主人公斯蒂法妮和弗雷达莉卡在自身欲望中的挣扎展示了20世纪50、60年代英国知识女性的生活困境,无论选择做“家中天使”,还是为成为“自由女性”而奋斗,女人都无法实现自由的欲望。几经周折后,弗雷达莉卡放弃了做独立女性的欲望,她的经历证实了在现实社会中,女人光靠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得到自主与平等的。 作为社会历史小说,拜厄特四部曲生动地记录了一个以“欲望”为主题词的年代,描绘了因欲望而躁动不安的社会,记录了欲望中的人们对传统的弃绝、对现实的不满以及为身心解放所付出的努力。
目录
第一章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与拜厄特四部曲
第一节 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
第二节 拜厄特四部曲中的西方文化运动
第二章 欲望与“疯癫”
第一节 欲望与“焦虑”
第二节 欲望与“癫狂”
第三节 欲望与“自恋”
第三章 “逃逸”的欲望
第一节 乌托邦式的反文化
第二节 狂暴的校园
第四章 欲望与身体
第一节 欲望与同性恋“身体”
第二节 欲望与“虐恋”中的身体
第五章 女性的欲望悲剧
第一节 斯蒂法妮“家中天使”的欲望
第二节 弗雷达莉卡“新女性”的欲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节选
《拜厄特四部曲中的20世纪60年代西方文化运动》: 弗雷达莉卡惧怕自由被限制的感觉。当女王和爱丁堡公爵到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参观的时候,被穿着学生装的羞涩的女同学包围的爱丁堡公爵问了她们一个问题:“你们出过校园吗?”这个问题让弗雷达莉卡无比气愤,她无法想象20世纪50年代的女大学生怎么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而且,事实上她从没有被禁锢在校园中,她享受的自由程度是爱丁堡公爵无法想象的。女人生育后自由被限制的生活让弗雷达莉卡感到惧怕。当她在假期去看望生产后的姐姐斯蒂法妮时,弗雷达莉卡发现照看外甥威廉让姐姐斯蒂法妮看上去疲惫不堪,一个孩子已让她忙得团团转,可斯蒂法妮居然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可笑的是,斯蒂法妮一再解释她没有受到婚姻和孩子的束缚,弗雷达莉卡认为,斯蒂法妮有这样的感觉,应该是因为她对儿子威廉的爱和对威廉安危的担心。可斯蒂法妮自己为什么一再解释她没有受到婚姻和孩子的束缚呢?她想证明什么呢?在弗雷达莉卡看来,这实在是欲盖弥彰。斯蒂法妮扮演了传统女性的角色,而这个角色正是弗雷达莉卡要摆脱的。 弗雷达莉卡憎恶文学作品中甘愿处于依附、从属地位的女性形象。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露西·斯诺让她感到羞耻。夏洛蒂·勃朗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们都有明确的女性自我意识,为争取平等的地位与男权势力进行斗争,但为了被主流势力接纳,她们又不得不采取依附迎合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从属地位。夏洛蒂·勃朗特另外几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表现出了依附、迎合的心理。《维莱特》中的孤女露西·斯诺最终在布鲁塞尔收获了她向往的保罗·伊曼努埃尔的爱情,并拥有了保罗·伊曼努埃尔为她创办的学校,为此她同样做出了让步。保罗·伊曼努埃尔是天主教徒,但天主教的教义是她最无法容忍的,当她接受了天主教徒保罗·伊曼努埃尔的爱情时她却接受了天主教,因为她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人需要与不喜欢的东西和谐相处。露西·斯诺对保罗·伊曼努埃尔的爱恋使她无法不顺从他的意志,这也正是弗雷达莉卡憎恶露西·斯诺的原因。 弗雷达莉卡天性叛逆,抵触权威。她不希望像母亲那一代的女性一样,只有在结婚前,在被拥有之前,才能感受到自由和尊重。作为一个新女性,弗雷达莉卡在剑桥大学读书时也一直坚持她从“童贞女王”身上学到的女性的独立精神。弗雷达莉卡觉得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她希望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是生活在男人为她建立的避难所中。 姐姐斯蒂法妮的突然离世对她和她的家人的心理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一种巨大的恐慌感迫使她改变了人生态度,刚从剑桥大学毕业的弗雷达莉卡很快就同意与富商尼基尔结婚了。尼基尔一直倾心于才智出众的弗雷达莉卡,他的热情给处于人生低谷的弗雷达莉卡带来很大安慰。弗雷达莉卡结婚的消息让所有熟悉她的人都很吃惊,每次被问及结婚的原因时,她的回答都只有一句话:“我结婚是因为斯蒂法妮死了。”弗雷达莉卡结婚的决定是惊吓与悲伤过度的她在思维产生错位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个决定让弗雷达莉卡陷入了人生困境,并引发了她对男性霸权性别意识形态的更为艰苦的新一轮的反抗。 那么,接下来我们考察弗雷达莉卡第二次从反叛到妥协的经历。弗雷达莉卡对性别意识形态的第二次反抗是在她已经成为母亲的时候。 与尼基尔结婚后,弗雷达莉卡就住到了尼基尔在哈利福德郡乡村的家中,尼基尔在那里有一个古老庄园,庄园翠柏环绕,旁边紧挨着果园,远处是大片的森林。尼基尔认为自己的乡村庄园非常适合居住,但对弗雷达莉卡来说这个乡村庄园有如一座监狱。尼基尔因在海外帮他的伯父打理家族的航运公司而常常不在家,弗雷达莉卡只能一个人带着儿子里奥住在乡村庄园里。尼基尔的两个姐姐与弗雷达莉卡和里奥同住,但事实上她们根本无法沟通,通常尼基尔的两个姐姐在客厅里聊天,而弗雷达莉卡躲在自己的房间里读书。尼基尔曾很欣赏弗雷达莉卡的才华,可他却不允许弗雷达莉卡在家以外的地方施展才华,他希望她把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孩子身上,当弗雷达莉卡提出要外出工作时,他对弗雷达莉卡说:“I don’t see why any girl would marry,if she can’t put up with being a wife.”(BTp.37)(我不明白如果一个女人不能忍受做一个妻子,她为何要结婚。)后来尼基尔对弗雷达莉卡的语言暴力发展为身体暴力,当弗雷达莉卡再一次提出要离开乡村庄园到伦敦工作时,尼基尔便出手将她打成重伤。尽管尼基尔在外面过着放荡的生活,他却始终持有旧的婚姻观念。在他的意识中,妻子弗雷达莉卡有如他的私有财产,须听从他的意志,而不应该有自己的主张,弗雷达莉卡要到社会上寻求职业身份的想法让他尤为恐慌,唯恐妻子再不能任他摆布。他像《格林童话》中著名的施虐狂丈夫——“蓝胡子”一样,动辄对“不安分”的弗雷达莉卡拳脚相加,歇斯底里地表达对妻子的占有欲。四部曲的“虐恋”情节表达了觉醒后的弗雷达莉卡向着视男人为生存的核心、把女人身份降格的男性霸权发起挑战的决心,弗雷达莉卡带着儿子里奥一起逃出了尼基尔的乡村庄园,她迈出了抗争男性霸权文化的勇敢的一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