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龚奎洪
页数:223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30819059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于后现代的视角,选取晚期希腊怀疑论的集大成者塞克斯都·恩披里克的语言学著作《反语文学家》为范本,尝试性地做了后现代的解读:一是对怀疑论在希腊晚期得以勃兴进行了逻辑探源;二是对希腊怀疑论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梳理;三是《反语文学家》之内容述要。
作者简介
龚奎洪,1964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杭州大学哲学系学士,南京师范大学西方哲学史硕士,浙江大学古希腊罗马哲学博士,现任教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翻译了古希腊原典《悬搁判断与心灵宁静》中的《皮罗学说概要》和《批判语文学家》,先后发表《希腊怀疑主义中兴的逻辑根由及其“后现代”色彩》《幼童自我中心化思维探略》《“反语文学家”述评——兼评希腊怀疑论语言哲学思想》等多篇论文,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
目录
第一篇 《反语文学家》的语境
第一章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勃兴的逻辑根由及其“后现代”色彩
第一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发展逻辑
第二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得以中兴的认识发展逻辑
第三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逻辑
第四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第二章 古希腊怀疑论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古希腊怀疑论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对“逻辑学”的怀疑
第三节 对“自然哲学”和“伦理学”的怀疑
第三章 《反语文学家》述要
第一节 《反语文学家·导论》:存在可传习的学科吗?
第二节 “引论·关于语文学
第三节 对“语法技艺”的怀疑
第四节 对“历史(叙事)”的怀疑
第五节 对“作家部分(语义诠释学)”的怀疑
第二篇 对《反语文学家》的解读
第四章 “反语文学”的旨趣——对希腊古典“表象主义”形而上学的病理诊疗
第一节 希腊古典“表象主义”形而上学对“差异”的遗忘
第二节 “表象主义”形而上学的根源和怀疑论对“总体性”的消解
第三节 颠覆“镜像”式形而上学之途——对“语文学”的批判
第五章 语言的“延异”——对“反语文学之技艺部分”的解读之一
第一节 “语文学”在“音素本真论”上的悖论
第二节 “语文学”在“音节论至上论”中的悖论
第三节 “语文学”在“论言说各部分”(句法)中的悖谬
第四节 德里达解构《斐德罗篇》声音中心主义给我们的启示
第六章 “让语法诉诸每个人的说话实践”——对“反语文学之技艺部分”的解读之一
第一节 “语文学”之“正字法”、“词源学”的空幻
第二节 为“语言的习惯用法”辩护
第三节 “让语词回到生活的故乡!
第七章 语言功能的多元性——对“反语文学之历史(叙事)部分”的解读
第一节 语言的历史叙事何以可能?
第二节 语言功能的多元性
第八章 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对“反语文学之论作家部分”的解读
第一节 “语义”果真能够得到明晰的诠释吗?
第二节 文本的不可解释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隐喻与语义的模糊性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勃兴的逻辑根由及其“后现代”色彩
第一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发轫的社会发展逻辑
第二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得以中兴的认识发展逻辑
第三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得以勃兴的语言发展逻辑
第四节 晚期希腊怀疑主义的后现代色彩
第二章 古希腊怀疑论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 古希腊怀疑论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对“逻辑学”的怀疑
第三节 对“自然哲学”和“伦理学”的怀疑
第三章 《反语文学家》述要
第一节 《反语文学家·导论》:存在可传习的学科吗?
第二节 “引论·关于语文学
第三节 对“语法技艺”的怀疑
第四节 对“历史(叙事)”的怀疑
第五节 对“作家部分(语义诠释学)”的怀疑
第二篇 对《反语文学家》的解读
第四章 “反语文学”的旨趣——对希腊古典“表象主义”形而上学的病理诊疗
第一节 希腊古典“表象主义”形而上学对“差异”的遗忘
第二节 “表象主义”形而上学的根源和怀疑论对“总体性”的消解
第三节 颠覆“镜像”式形而上学之途——对“语文学”的批判
第五章 语言的“延异”——对“反语文学之技艺部分”的解读之一
第一节 “语文学”在“音素本真论”上的悖论
第二节 “语文学”在“音节论至上论”中的悖论
第三节 “语文学”在“论言说各部分”(句法)中的悖谬
第四节 德里达解构《斐德罗篇》声音中心主义给我们的启示
第六章 “让语法诉诸每个人的说话实践”——对“反语文学之技艺部分”的解读之一
第一节 “语文学”之“正字法”、“词源学”的空幻
第二节 为“语言的习惯用法”辩护
第三节 “让语词回到生活的故乡!
第七章 语言功能的多元性——对“反语文学之历史(叙事)部分”的解读
第一节 语言的历史叙事何以可能?
第二节 语言功能的多元性
第八章 语言意义的不确定性——对“反语文学之论作家部分”的解读
第一节 “语义”果真能够得到明晰的诠释吗?
第二节 文本的不可解释性和意义的不确定性
第三节 隐喻与语义的模糊性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