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岩相古地理

封面

作者:王剑等

页数:252页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03060627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华南新元古代中期(ca.820~635Ma)板溪—南华纪沉积演化、沉积相时空展布、沉积旋回、事件地层、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等开展了详细研究,探讨了沉积盆地各阶段充填样式,厘定了盆地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首次编制了华南新元古代中期早板溪、晚板溪、早南华、中南华及晚南华5个重要时期(世)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它们分别对应裂谷盆地演化的5个阶段:裂谷幼年期、裂谷成熟期、早冰期、间冰期和晚冰期。通过对华南新元古代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重建了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模式。本书成果为华南古大陆重建及资源评价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基础资料。

本书特色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岩相古地》对华南新元古代中期(ca.820~635Ma)板溪—南华纪沉积演化、沉积相时空展布、沉积旋回、事件地层、多重地层划分对比等开展了详细研究,探讨了沉积盆地各阶段充填样式,厘定了盆地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首次编制了华南新元古代中期早板溪、晚板溪、早南华、中南华及晚南华5个重要时期(世)的构造-岩相古地理图,它们分别对应裂谷盆地演化的5个阶段:裂谷幼年期、裂谷成熟期、早冰期、间冰期和晚冰期。通过对华南新元古代岩相古地理编图与研究,重建了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模式。《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岩相古地》成果为华南古大陆重建及资源评价等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基础资料。

目录

目录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1第一节 区域地质 1第二节 控盆断裂系统 2第三节 华南裂谷盆地演化与Rodinia解体 5第二章 地层划分与对比 7第一节 地层分区 7第二节 裂谷基地层划分 9第三节 裂谷系地层划分 15第四节 典型剖面描述 34第五节 旋回地层 74一、第Ⅰ旋回(Sq1) 74二、第Ⅱ旋回(Sq2) 76三、第Ⅲ旋回(Sq3) 78四、第Ⅳ旋回(Sq4) 79五、第Ⅴ旋回(Sq5) 80第六节 事件地层 80一、幕式构造岩浆热事件 81二、冰川寒冷事件 86第七节 年代地层 89一、板溪系 90二、南华系 97第八节 多重地层划分对比 100一、裂谷作用期次及时限 100二、区域地层多重对比 103第三章 岩相古地理编图方法与古地理格局 106第一节 编图单元与思路 106第二节 沉积相划分方案 107第三节 裂谷盆地构造-沉积模型 112一、裂谷盆地幼年期(ca.820~800Ma)构造-沉积模型 112二、裂谷盆地成熟期(ca.800~720Ma)构造-沉积模型 113三、裂谷盆地早冰期(ca.720~670Ma)构造-沉积模型 114四、裂谷盆地间冰期(ca.670~650Ma)构造-沉积模型 120五、裂谷盆地晚冰期(ca.650~635Ma)构造-沉积模型 121第四节 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 121一、裂谷盆地幼年期(ca.820~800Ma) 121二、裂谷盆地成熟期(ca.800~720Ma) 122三、裂谷盆地早冰期(ca.720~670Ma) 123四、裂谷盆地间冰期(ca.670~650Ma) 123五、裂谷盆地晚冰期(ca.650~635Ma) 123第四章 扬子西缘裂谷系构造-岩相古地理 125第一节 早板溪世(ca.820~800Ma) 127第二节 晚板溪世(ca.800~720Ma) 134第三节 早南华世(ca.720~670Ma) 143第四节 中南华世(ca.670~650Ma) 148第五节 晚南华世(ca.650~635Ma) 151第五章 扬子北缘裂谷系构造-岩相古地理 153第一节 早板溪世(ca.820~800Ma) 153第二节 晚板溪世(ca.800~720Ma) 162第三节 早南华世(ca.720~670Ma) 167第四节 中南华世(ca.670~650Ma) 170第五节 晚南华世(ca.650~635Ma) 170第六章 扬子东南缘裂谷系北段构造-岩相古地理 171第一节 早板溪世(ca.820~800Ma) 171第二节 晚板溪世(ca.800~720Ma) 177第三节 早南华世(ca.720~670Ma) 184第四节 中南华世(ca.670~650Ma) 188第五节 晚南华世(ca.650~635Ma) 189第七章 扬子东南缘裂谷系南段构造-岩相古地理 193第一节 早板溪世(ca.820~800Ma) 193第二节 晚板溪世(ca.800~720Ma) 201第三节 早南华世(ca.720~670Ma) 212第四节 中南华世(ca.670~650Ma) 220第五节 晚南华世(ca.650~635Ma) 223第八章 华夏陆块新元古代中期构造-岩相古地理 228结语 232一、成果与进展 232二、问题与讨论 235参考文献 237附图1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控盆断裂构造 253附图2 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裂谷盆地充填系列地层划分与对比 254附图3 华南扬子古大陆新元古代地层柱状对比图总图例 256附图4-1 研究区早板溪世剖面位置分布图 258附图4-2 研究区早板溪世剖面名称 260附图5 扬子西缘云南禄丰-云南陆良板溪纪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62附图6 扬子北缘湖北随县-京山早板溪世充填序列Ⅰ剖面柱状对比图 264附图7 扬子东南缘北段浙江衢县-浙江富阳早板溪世充填序列Ⅰ剖面柱状对比图 266附图8 扬子东南缘北段江西弋阳-江西上饶早板溪世充填序列Ⅰ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68附图9 扬子东南缘北段安徽东至-安徽歙县早板溪世充填序列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70附图10 扬子东南缘南段湖南沅陵-湖南衡山早板溪世充填序列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72附图11 扬子东南缘南段湖南株洲-江西新余早板溪世充填序列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74附图12 扬子东南缘南段贵州印江-广西鹰扬关早板溪世充填序列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76附图13 扬子西缘裂谷幼年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278附图14 扬子东南缘南段裂谷幼年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280附图15 华南早板溪世(ca.820~800 Ma)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282附图16 研究区晚板溪世剖面位置分布图 284附图17 扬子东南缘北段浙江常山-浙江绍兴晚板溪世充填序列Ⅱ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86附图18 扬子东南缘北段江西弋阳-江西广丰晚板溪世充填序列Ⅱ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88附图19 扬子东南缘北段安徽东至-安徽休宁晚板溪世充填序列Ⅱ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90附图20 扬子东南缘南段湖北宜昌-湖南衡阳晚板溪世充填序列I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92附图21 扬子东南缘南段贵州印江-湖南城步晚板溪世充填序列I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94附图22 扬子东南缘南段贵州金沙-广西鹰扬关晚板溪世充填序列II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296附图23 扬子西缘裂谷成熟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298附图24 扬子东南缘南段裂谷成熟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300附图25 华南晚板溪世(ca.800~720Ma)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302附图26 研究区早南华世剖面位置分布图 304附图27 研究区中南华世剖面位置分布图 306附图28 研究区晚南华世剖面位置分布图 308附图29 扬子西缘云南陆良-云南屏边南华纪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10附图30 扬子西缘四川盐边-四川汉源南华纪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12附图31 扬子东南缘北段江西广丰-浙江建德南华纪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14附图32 扬子东南缘北段安徽黟县-安徽宁国南华纪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16附图33 扬子东南缘北段安徽全椒-江苏丹阳南华纪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18附图34 扬子东南缘南段贵州遵义-广西贺县早南华世充填序列Ⅲ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20附图35 扬子东南缘南段湖北宜昌-湖南汝城早南华世充填序列Ⅲ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22附图36 扬子东南缘南段贵州遵义-广西贺县中南华世充填序列Ⅳ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24附图37 扬子东南缘南段湖北宜昌-湖南汝城中南华世充填序列Ⅳ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26附图38 扬子东南缘南段湖北宜昌-湖南汝城晚南华世充填序列Ⅴ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28附图39 扬子东南缘南段贵州遵义-广西贺县晚南华世充填序列Ⅴ沉积剖面柱状对比图 330附图40 研究区早冰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332附图41 研究区间冰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334附图42 研究区晚冰期构造模型与充填样式 336附图43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早冰期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338附图44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间冰期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340附图45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晚冰期构造-岩相古地理图 342附图46 现代大陆冰川物质、能量平衡系统 344附图47 现代大陆冰川环境划分系统 345附图48 研究区南华冰期构造模型与大陆冰川沉积相带划分 346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与岩相古地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26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