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2008年-冶金研究

封面

作者:朱鸿民

页数:290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24449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冶金方面的学术论文75篇,内容涉及钢铁冶炼、有最金属炼、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生态等专业;重点对炼铁原料与工艺但连续铸钢工艺优化及钢的质量控制、冶金生态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所选论文内容抣为近一两年的科研成果。
本书可供冶金、环保、能源、管理等领域的科研、生产、教学人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特色

北京科技大学举办第一届“冶金工程科学论坛”后,对会议中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进行收录整理,出版了《冶金研究》(2002年)一书,受到了国内企业、院校、广大科技人员和冶金专业师生的欢迎。《冶金研究》从2006年起设立了编委会,编委会负责文章的组织、审定等工作。
本书是2008版,收录了冶金方面的学术论文75篇,内容涉及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冶金物理化学、冶金生态等专业;重点对炼铁原料与工艺优化、连续铸钢工艺优化及钢的质量控制、冶金生态等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所选论文内容均为近一两年的科研成果。

目录

炼铁原燃料与工艺研究 影响铁矿粉黏结相自身强度的微观分析及配矿方法探讨 铁矿粉的同化特性及其互补配矿方法的研究 高炉合理使用澳洲新块矿的研究 烧结过程布料均一性状态在线识别方法的研究 富氧烧结对烧结矿矿相组成的影响 基于稳定烧结终点配水操作指导的研究 马钢300m2烧结机烧结添加剂的工业试验 马钢烧结机垂烧速度的分段优化 升温速率对改质沥青配煤共焦化的影响 干熄焦技术在鞍钢焦化厂的应用与实践 粒度对阳泉与潞安煤粉喷吹性能影响研究 高炉喷吹用煤粉流动性研究 高炉喷吹煤粉燃烧特性的研究 新型燃烧促进剂对烟煤和无烟煤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 无料钟高炉布料数学模型的开发 科氏力对炉料运动及落点影响的理论解析 中天钢铁炼铁厂450m3高炉增产降耗实践 酒钢1号高炉在高煤比条件下强化冶炼技术的探索 碱金属及锌对高炉操作的影响分析 高炉风口取样技术在梅钢2号高炉的应用 高(Al2O3)高炉渣脱硫性能研究 武钢高(Al2O3)高炉渣流动性能实验研究炼钢与连铸工艺研究 影响南钢120t顶底复吹转炉脱磷的因素分析 氧气转炉终点熔池氧预报模型的研究 稀土铝铁合金的制备及其脱氧研究 鞍钢冶炼非调质N80增氮工艺研究 MgAl2O4-MgAION复合耐火材料作为精炼钢包炉衬应用的热力学分析 100t钢包吹氩水模型实验研究 hOD冶炼不锈钢的脱碳保铬模型分析 OCr13不锈钢冶炼过程VOD脱碳脱硫研究 60t椭圆形钢包水力学模拟研究 中间包结构优化研究 四流连铸中间包结构优化研究 兴澄新型中间包水力学模型研究 控流装置对六流T型中间包钢水流动状态的影响 高拉速板坯连铸结晶器平均热流研究 GCrl5轴承钢小方坯连铸凝固传热数值模拟 莱钢异型坯结晶器冷却状况研究 圆坯连铸结晶器用保护渣流动性能研究 在线预报结晶器内保护渣卷入系统的开发 包钢小方坯结晶器电磁搅拌技术研究与实践 包钢大方坯神经网络质量预报模型的开发 连铸板坯表面纵裂纹的形成原因与防止措施 薄板坯低碳钢裂纹漏钢原因和解决措施钢渣与夹杂物研究 五元渣系CaO-SiO2-MgO-Al2O3-Fe2O的硫容量模型 炼钢初期铁溶液中硅、磷氧化的热力学研究 转炉钢包渣改进的成分设计和工艺应用 高碱度特殊钢精炼渣流动特性的研究 钢渣含钙相浸出的热力学分析及试验研究 镁对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变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邢钢BOF-LP-CC工艺生产冷镦钢洁净度的研究 30CrMo钢中非金属夹杂物行为研究 应用Du模型对钢中夹杂物集团凝聚过程的三维模拟冶金流程研究 SPC在炼钢厂运行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宣钢原料汽运与铁水铁路运输优化研究 EAF+K-OBM-S+VOD冶炼不锈钢成本优化研究 新型钢厂中CAS/CAS-OB适应性探讨 唐钢第二钢轧厂棒材生产线流程温度的解析和优化有色金属冶金研究 粉煤灰苏打烧结法制备氧化铝溶出熟料过程的研究 铝电解用TiB2/C功能梯度阴极材料的制备 铝电解用NiFe2O4+Co3O4惰性阳极材料的制备 通空气直接氧化游离态的Pc2+制备高纯氧化铁 氯化锰废液中钙分离的研究 电脉冲处理工业纯锌的研究 方波伏安法对氯化物体系中钛沉积的研究 高比容钽粉的研究 一氧化碳选择性氧化催化剂Ru/Al2O3的制备冶金生态研究 复合掺杂对氧化锆基固体电解质电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钢铁厂能耗指标的分解模型研究 气溶胶粒子在颗粒层中的收集效率试验研究 絮凝技术及其生态化分析与探讨 污泥活性炭及其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吸附法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初步探讨 利用工业生态系统固定利用CO2等废物资源 高磷铁矿湿法脱磷研究

节选

作为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在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面
临着其他材料的竞争,由于金属材料在资源储量、生产成本、回收再使用率和良好的综合性
能等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金属材料在材料工业中占据的统治地位不
会改变。
    冶金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二十多年来我国冶金工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就,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和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大国。可以预计,今后lO一20
年是中国冶金工业更快发展、整体实现现代化、走在世界前列的重要时期。为实现这一目
标,冶金高等学校应该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做出重要的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科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冶金学科,渊源于1895年伊始的北洋大学
矿冶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北洋大学、唐山交通大学、西北工学院等5所高校
的矿冶学科组建成北京钢铁学院(1988年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并设立冶金系。 冶金学科
是北京科技大学的优势特色学科,师资雄厚,治学严谨,与冶金工业联系密切,半个世纪以
来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毕业生,获得了大批重要科学研究成果,为冶金工业的发展和冶金科技
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2002年4月值北京科技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北京科技大学发起举办了第一届“冶金
工程科学论坛”,并对会议中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进行收录整理,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
《冶金研究》(2002年)一书,受到了国内企业、院校、广大科技人员和冶金专业师生的欢
迎。此后,北京科技大学决定今后每年3月上旬都将定期举办“冶金工程科学论坛”,并对
在论坛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整理,编辑出版《冶金研究》一书,以增强冶金学术交流,
促进冶金科技发展,同时作为北京科技大学校庆的纪念。
    “冶金工程科学论坛”学术报告范围包括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
金能源技术、冶金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欢迎国内
冶金院校和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踊跃投稿,共同办好“冶金工程科学论坛”。
    为容纳更多的冶金前沿信息和冶金科研成果,更全面地反映冶金先进技术工艺和技术进
步,并更好地保证文章的学术水平,《冶金研究》从2006年起设立了编委会,编委会负责
文章的组织、审定等工作。为便于读者查阅,在目录中对文章进行了粗略的分类。希望
《冶金研究》能为广大冶金工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为推动冶金技术进步,为推动技术创
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2008年-冶金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