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立波著
页数:218 页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30113389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从后现代视域出发,梳理了阅读和书写马克思的不同方式,探讨了普遍史、进步和历史终结等义题,追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踪迹,展望了马克思主义语义空间的拓展前景,提出马克思在今天的阐释和发挥,有欶于对马克思多重表述的揭示和显现。进而阐明,对马克思的多重表述的呈现不全然是文字的或思想的游戏,也不全然是争夺话语权和理论制高点的动机所致。泛泛而谈,这是文本和历史的力量所促成的“自然”结果。对马克思的思想的多重表述,当有助于其活力的不断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否透过这些各不相同乃至相去甚远的表述,与今天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保持实践的关联。
作者简介
张立波,男,1968年生,山西闻喜人。199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学士学位,1993年至200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02年7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历史理论研究。出版专著《后现代境遇中的马克思》(民族出版社,2002),合著《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参编著作三部,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大学“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阅读马克思的三种方式、书写马克思的三种方式、普遍史、进步和历史的终结、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踪迹、自由流动的未来。在本书中作者从语言学和叙事学的角度,为多重表述提供一些学理上的支持。
目录
节选
本书从后现代视域出发,梳理了阅读和书写马克思的不同方式,探讨了普遍史、进步和历史终结等议题,追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踪迹,展望了马克思主义语义空问的拓展前景,提出马克思在今天的阐释和发挥,有赖于对马克思多重表述的揭示和显现。进而阐明,对马克思的多重表述的呈现不全然是文字的或思想的游戏,也不全然是争夺话语权和理论制高点的动机所致。泛泛而谈,这是文本和历史的力量所促成的“自然”结果。对马克思的思想的多重表述,当有助于其活力的不断发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透过这些各不相同乃至相去甚远的表述,与今天的世界和现实生活保持实践的关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