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曲红梅
页数:186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885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试图从历史的观点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做出解释。这种解释首先立足于对有关马克思道德理论的解释史进行梳理,以证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严重影响着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判断和评价。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也开拓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研究的新思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真正成熟的唯物史观不仅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表达,也体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生存论哲学解释原则和全新的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历史中解释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独特视角,这不仅是我们理解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立足点,也为当代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立场。
作者简介
曲红梅(1976-),女,荷兰莱顿大学哲学硕士、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教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2010-2011年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伦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新华文摘》、《哲学研究》、《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要涉及马克思道德理论、生态伦理学、世界公民主义等研究主题。
本书特色
曲红梅最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和历史/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丛书》试图从“历史的观点”对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做出解释。这种解释首先立足于清晰地梳理有关马克思道德理论阐释的思想史,以证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严重影响着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判断和评价。同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对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理解也开拓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研究的新思路。马克思成熟的唯物史观不仅体现了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表达,也体现了一种不同以往的生存论哲学解释原则和全新的人道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在历史中解释现实的人及其活动的独特视角,这不仅是我们消解所谓的“马克思道德悖论”的立足点,也为当代伦理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立场。
目录
导言一 研究立场二 研究范围三 研究方式四 研究纲要
第一章 马克思道德悖论的雏形第一节 修正主义者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间的论战一 伯恩斯坦的修正方案二 考茨基论唯物史观三 俄国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传统伦理学一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的唯物主义规律二 “历史”的唯物主义规律与道德
第二章 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展现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者与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争论一 马克思主义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者与科学主义者二 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人道主义解释三 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科学主义解释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一 两种哲学观二 两种结论
第三章 解决马克思道德悖论的尝试第一节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与马克思道德悖论一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二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论道德三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论正义四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第二节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道德悖论一 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道德二 20世纪80年代的人道主义大讨论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论历史唯物主义与道德
第四章 从“历史的观点”看第一节 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从《手稿》到《形态》一 《手稿》中的人道主义二 《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原则和理论核心一 马克思的哲学观二 生存论的解释原则第三节 作为方法论的“历史的观点”一 “现实的人”与“历史的观点”二 “历史的观点”及其创新性
第五章 “历史的观点”与马克思道德理论研究第一节 马克思道德理论论争的实质一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功利主义以及结果主义关系”的争论二 关于“无产阶级道德是不是意识形态”的争论三 关于“马克思主义是否有个人道德”的争论第二节 “历史的观点”与“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一 审慎地对待“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二 历史的观点、分析的方法与黑格尔哲学第三节 “历史的观点”与马克思道德理论的性质一 “历史的观点”与新道德二 “历史的观点”与马克思道德悖论的消解三 一条可能的道路
结语“历史的观点”与当代伦理学研究
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