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丽琴主编
页数:304页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4266565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让教师不再害怕写作:八种常见教育文化撰写“地图”》在诞生之前,是一门教师培训课程,配合课程的实施,我们自编了一套“学习材料”,里面收录了大量普通教师撰写的各类作品,有的就来自受训教师身边的同事,或以往的历届学员。这些贴近教师生活的“接地气”的作品,有效地降低了这类教师的畏惧感,尤其是主讲教师“以文会友”的几篇温情文章,从开场就起到了触发、燃情的作用,让参加培训的教师感到来自写作的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以及精神对话,这种“广谱抗菌”性的怕,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目录
一、课程负责人的开场白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管理
(三)课程信念
二、何谓教师的教育写作?
(一)“写作”而非“习作”“创作”——习作、写作、创作等概念辨析
(二)教师的写而非其他人的写——非作家、非专业研究人员、非家长
(三)“教育写作”而非“专业写作”——从宽还是从严要求教师的写作?
三、教师要不要开展教育写作?
(一)教师写作的日常动机分析
(二)教师走上教育写作之路的动力源
(三)听从自我的召唤,为生命而书写
四、我理解的“教师的教育写作
(一)教师的写作必须基于自身教育生活
(二)教师的写作首先是个人性写作,而非其他
(三)教师的写作应该包括口述与笔耕两种形式甚至更多
五、”写作史“分享
第二章 随笔与叙事
A教育随笔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一)随便写写教育的那些事儿
(二)随便写写有教育意义的那些事儿
二、教育随笔的基本特征
(一)随时
(二)随意
(三)随性
三、为什么要写教育随笔?
(一)教育随笔为教师的教育科研拓展了空间
(二)教育随笔是教师对教育反思的理性提炼
(三)教育随笔是教师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四、怎么写教育随笔?
(一)从自己最熟悉的教育生活写起
(二)记录自己最难忘的教育事件
(三)把视线射向自己的那个班、那些孩子
……
第三章 教育自传
第四章 教育案例
第五章 课例研究
第六章 问卷调查报告
第七章 论文
第八章 读书心得
节选
《让教师不再害怕写作:八种常见教育文化撰写“地图”》: 事实上,教育写作中自我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几年前张文质先生一篇《教育写作的自我授权》①让我深为震撼,他关注到许多教育刊物上针对教育问题的写作中“大量抄袭来的句子,大量的人云亦云”的“作者不在场或者作者缺席”的状况。当时我正从事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教育写作中这种现象正困扰着我,让我的工作无从着手。张文质先生所说的“作者不在场”主要包括下面三种情况: 1.拷贝式写作:“最安全的地方往往就在‘群众’之中,最安全的表达也就是淹没在共同的声音里”,“好像我们教育写作都是一种集体写作,甚至可以说没有作者,或者作者还没有出生”,“当这种外在的诱惑成为社会的一种共同潮流,成为社会的一种共同选择的时候,它就变得很像是一种习俗。” 2.命令式写作:这种写作训练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从中考到高考,我们只能写那些阳光的、温暖的、感动的甚至是编造的、经典而传统的故事,却不能写阴暗的、犹疑的、浅薄的内容。而教师的写作,也多是为了评职称(或其他荣誉)以及完成领导布置的任务,这样的写作“往往是一种应付式的,我把它称为命令式的。这种写作,不是出于你内心的触动,不是在你写完以后感觉到是为将帮助我、陪伴我或者认出我是谁的这样一些读者而写”。 3.技术化写作:“‘理性’停留在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里,仿佛都是外在的强势在指导着你的写作”。硕士研究生或教师的科研写作常常处于技术上的模仿阶段,因而技术性明显。 此文深深震撼了我,是因为内在的认同:我作为一个科研爱好者和学校科研管理者,从个人写作经历、学校教师的写作状态以及杂志上读到的很多发表的文章看,以上三种现象都非常普遍。“它不仅使你写作时自由思考的可能性消失,而且使你的生命里面日渐失却这种独立思考的向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此,张先生提出“教育写作的自我授权”的观点:“首先要做的就是使缺席的不在场的作者从一种匿名的状态里将他的生命显现出来,一定要显现,使我们能够从对作品的阅读中清晰地看到一个人的存在”,“对所有的写作者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命的独特性”,“授权即表述一切,要表述在教育领域,在思想领域,在个人生命领域所发生的一切。自己的生命在教育中种种遭遇或者某些意外、某些惊喜、某些痛苦,而是考虑规范化的写作模式,或者通过我的例证来表达某一个共同的话题,论证它是正确的”,哪怕是“混乱的、不清晰的,不是那么理性的,但却是真实的尖锐的质素”。“它不是僵硬的,而是生成的;不是程式化的,而是无规则的,偶然的。就是在这种不断相遇的过程中,使得我们一方面成为教育者,另一方面成为受教育者。我们的生命始终处于这样一种互动状态中。我想,也只有在这样一种互动状态里谈教育,它才具有一种不断诞生新的价值的可能性。” 读过文质先生的这篇文章,我在学校博客网站上发起了“自我授权”的写作倡议,给教师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教师写自己的故事、孩子的故事、学校的故事,承诺无论教师写了什么都不删帖,发动教师相互点评、相互鼓励。习惯了在论文中隐藏自己的老师找到了表达自我的方式——写故事。在两年的时间里学校教师的写作状况从最初的不知写什么、怎样写,到两年后涌现出一批写作能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