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国壮
页数:424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219198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文集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1)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方面,文集主要从统战、宣传、军事、文化、对外交往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中央南方局的历史;(2)红岩精神研究研究方面,文集一方面系统解决红岩精神的内涵、实质、历史地位等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继承和发扬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及现实意义问题;(3)在中央南方局人物研究方面,基本反映中央南方局核心人物在中央南方局历史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目录
序言
红岩精神研究(上)
红岩精神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红岩精神的形成、基本内涵和时代意义
此红岩非彼《红岩》
——澄清一个常识性误解
关于南方局与红岩精神的探讨
红岩与红岩精神探源
——兼论对弘扬红岩精神的几个认识问题
论“红岩精神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
红岩精神研究(下)
红岩精神的时代性
——红岩精神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论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
弘扬红岩精神 着眼于”塑造当代重庆人
奉献精神与重庆市可持续发展
——红岩精神的人格力量
将“红岩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史教学
让“红岩精神”代代相传
论红岩精神的发生发展对培育民族精神的启示
论执政文化视角下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
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研究
南方局的成立与中共领导人的战略思考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使命与贡献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统战思想与南方局的统战实践
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大后方文化人的觉醒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大后方民营企业家的民主觉醒
抗战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争取地方实力派概况(初稿)
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统一战线工作及其历史性贡献
试论南方局的历史地位及其功绩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的历史功绩
中共中央南方局与中共重庆地方党组织的关系
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中央南方局
中共中央南方局重要人物研究
抗战初期周恩来对争取革命领导权问题的思想及其实践
周恩来与红岩精神
周恩来在重庆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
周恩来与南方局的军事工作
董必武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贡献
抗战时期叶剑英在南方的统战工作述论
孔原在中共中央南方局
邓颖超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妇女运动
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新华日报》研究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论国共重庆谈判的政治性质
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与现实价值
四十年代《新华日报》和《大公报》三次论战述评
《新华日报》与抗战后的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对抗战大后方文艺的引导
——以《新华日报》副刊为例
中国共产党媒体形象塑造方式探究
——以《新华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中央日报》《新华日报》副刊与抗战文学的发生
《新华日报》与抗日战争中的政治动员
后记
节选
《红岩精神与中共中央南方局研究文集》: 重庆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团结人民同反动势力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新中国成立以来,“红岩”成为重庆的象征。红岩村、曾家岩50号、歌乐山烈士陵园,是重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庄严圣地。1985年,邓颖超同志重返红岩村时,欣然命笔写下“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题词。1991年4月,江泽民同志视察重庆时,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道路奋勇前进!”。“红岩精神”已成为建设重庆、发展重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同样,“红岩精神”也是重庆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为了在教学中用“红岩精神”来教育学生,我们将中国革命史课有关“红岩精神”的内容,集中讲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红岩革命圣地对学生进行“红岩精神”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一、让学生明确“红岩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白色恐怖的特殊历史环境中形成并发扬光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基本内涵是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和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任务与形成“红岩精神”的时代背景不同,但“红岩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奋斗”“团结”和“奉献”精神仍然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精神支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部分大学生经济观念增强了,但理想信念淡漠了;民主意识增强了,但法纪观念淡漠了;自我意识增强了,但奉献意识淡漠了。因此,在中国革命史教学中,让学生走出课堂,到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战斗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的红岩革命圣地进行“红岩精神”教育,这对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音乐系一位同学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这种教育活动胜读十年书,使我真正领悟了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红岩》不是虚构的。” 二、以“红岩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党的观念 红岩村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在那错综复杂的艰苦岁月里,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领导人民同反动势力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周恩来与董必武、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林伯渠、吴玉章等一批最优秀的共产党人,坚持战斗在重庆,领导重庆的革命斗争,最终维系国共合作的局面直至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教育、感召下,重庆人民不畏艰险,英勇不屈,团结奋斗,无私奉献,铸造了值得重庆人民骄傲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的产生充分体现了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伟大、光荣、正确。在参观红岩纪念馆、八路军办事处时,我们结合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历史,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增强党的观念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唯一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维护和平民主、团结的正确的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坚定不移地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周围,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以“红岩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学习 当年的红岩烈士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只要一息尚存,仍孜孜不倦地学习。如陈然在只有“一脚半”的恶劣环境中,照样沉着、机警、乐观、勇敢地用最简陋的工具刻写、印刷《挺进报》;在漫长的黑牢生涯中,他用铅笔头、香烟盒、纸片写出“狱中挺进报”。牺牲在“一一·二七”惨案中年龄最小(当年只有十四岁)的蒲小路烈士,在狱中为了学习文化知识,克服了重重困难,长期坚持在自己的肚皮上写字。我们在教学中以两位烈士在狱中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气概和顽强的学习精神启发、教育那些追求享受、学习不求上进的学生,在这种理性和情感相融的氛围中,学生颇受启发。地理系一位同学感到非常惭愧,他在感想中写道:扪心自问,大学快一年了,我学到了什么?跳舞、看小说、睡懒觉、踢足球等,这就是我的收获。而学业呢?‘六十分万岁’。陈然、蒲小路等先烈,使我震动,令我反思:大学生不仅是时代的骄子,更应该是时代的创造者。一切必须从头做起,发扬红岩先烈‘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奋斗精神,抓紧一分一秒,努力学习,弥补已失去的学习时间。”后来,这位同学进步很大,学习跃居班上前茅,并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