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诗歌艺术指南

封面

作者:张有根/翟大柄 著

页数:19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6337021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知”的结构与开放空间、内宇宙与“力的样式”、“程式化期待”与形式感、悖论与真实、整体与空白、互文性法则与创造性变形等。

本书特色

所谓诗歌艺术,是指在审美创作过程中,诗人为达到艺术最佳表现目的所采用的合乎美的规律的操作技能。本书从35个方面对诗歌艺术进行一一指点。本书不仅适合广大诗歌艺术爱好者阅读,也适合广大中学生作诗歌欣赏辅导用书。

目录

前言

1.“知”的结构与开放空间

2.内宇宙与“力的样式”

3.“程式化期待”与形式感

4.变形:熟悉的陌生人

5.悖论与真实

6.整体与空白

7.互文性法则与创造性变形

8.回文诗与语言秩序的重建

9.“审美场”与“同化”

10.诗乐叠加的模糊美学

11.诗歌中的“Rap”与蓝调神韵

12.蒙太奇叠印:诗的双重空间

13.“前语言”与语言的超越

14.“比的创新”与形象意蕴的再造

15.无我之境与高峰体验

16.诗歌语言的张力

17.风景画与风景诗的诗情画意

18.MTV中的诗与乐:时尚的游戏

19.诗的戏剧性

20.音乐与唐诗的交响

21.舞蹈的诗性呈现

22.视知觉与散点透视

23.美的圈套与色彩盛宴

24.题画诗的诗画情缘

25.无题诗:“无”中生有

26.言说不可言说

27.标题音乐与诗歌的标题

28.读诗与“读”画

29.诗剧中的“清醒者的梦话”

30.意象叠加的美学和弦

31.现代史诗与当代性

32.隐喻的转换与创造

33.语言的“摄像”、反讽与旁白

34.视角转换与反逻辑

35.距离即美

结语 通往诗歌的三十五条路径

附录 《高祖还乡》的当代性与高考诗歌试题解析

节选

1.“知”的结构与开放空间

诗歌创作源泉只能是社会生活,离开了社会生活只能是无源之水,因而读者便可以从诗歌中看到时代的投影,它就是人们所说的再现功能。但这种再现绝非对生活的复制,所谓镜子式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不确切,这是因为每个诗人由于经历、文化教养乃至性格的差异,即使面对同样的社会现实,他们的视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如北岛的《爱情》:

  恬静,雁群飞过

  荒芜的处女地

  老树倒下了,嘎然一声

  空中飘落着成涩的雨

这不是现实生活中一幅深秋的画面吗?秋雨绵绵,大雁南飞,原始森林中一片寂静。然而它与现实生活中爱情有什么关系?既看不到少男少女们追逐嬉戏,更看不到他们花前月下的相依相偎,为什么诗人偏偏从中看出了爱情?原来是诗人为他所理解的爱情找到了一个“客观对应物”:一幅美妙的象征画面。那就是他看到了那种苦尽甘来的成熟爱情,此时,恋人是多么激动啊,他们沉浸在幸福中。当人们高兴到极点时,哭是最好的表现形式,所谓乐极生悲,是王船山所说的“以哀景写乐,倍增其乐”。诗人笔下的爱情是经过自己眼光过滤的选择。由此可见,并不存在一个统一的再现模式,人们的“视”是“知”所决定的,“知”就是“先有、先见、先把握”,通俗地说,就是人们在观察问题时,是由原先所具有的经验、知识所决定的。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诗歌艺术指南》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1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