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 .先秦卷

封面

作者:左东岭

页数:35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

ISBN:97870201581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诗歌研究史·先秦卷》立足于新世纪,全面梳理了20世纪先秦诗歌研究的特征和成就。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考察了20世纪前二十年章太炎、刘师培、王国维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第二部分,考察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胡适、《古史辨》、俞平伯、刘大白、游国恩等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第三部分,考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姜亮夫、闻一多、刘永济等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第四部分,考察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诗经》和楚辞研究的特征和主要成就;第五部分,考察了20世纪后二十年《诗经》和楚辞研究的特征和主要成就。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思了20世纪各个时期先秦诗歌研究的成就和局限,对于当下的先秦诗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李炳海(1946—),吉林龙井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过《中国诗歌通史:先秦卷》《道家与道家文学》《周代文艺思想概观》等重要著作。

本书特色

《中国诗歌研究史·先秦卷》立足于新世纪,全面梳理了20世纪先秦诗歌研究的特征和成就。全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20世纪前二十年章太炎、刘师培、王国维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第二部分,考察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胡适、《古史辨》、俞平伯、刘大白、游国恩等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第三部分,考察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姜亮夫、闻一多、刘永济等对《诗经》和楚辞的研究;第四部分,考察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诗经》和楚辞研究的特征和主要成就;第五部分,考察了20世纪后二十年《诗经》和楚辞研究的特征和主要成就。该书比较全面地反思了20世纪各个时期先秦诗歌研究的成就和局限,对于当下的先秦诗歌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左东岭主编,由李炳海、赵敏俐、钱志熙、吴相洲、王培友、查洪德、左东岭、王小舒、梁庭望等学者共同撰写的学术史著作,共9卷,系统地反思了20世纪各个时期中国先秦诗歌研究、汉代诗歌研究、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隋唐五代诗歌研究、宋代诗歌研究、金元诗歌研究、明代诗歌研究、清代诗歌研究、少数民族诗歌研究的理论方法、学术贡献和经验教训。丛书不仅系统地总结了20世纪中国诗歌研究的优劣得失,而且指出了未来中国诗歌研究的新的增长点,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借鉴价值的学术史著作。“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是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成果,与已出版的“中国诗歌通史”丛书(第一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果,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和即将出版的“中国诗歌研究资料汇编”丛书(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相辅相成。

目录

目录

20世纪先秦诗歌研究综论

第一章20世纪前二十年:旧学新知交织的治诗阶段

第一节20世纪前二十年治诗的格局及走势

第二节章太炎:古文经学治诗的历史终结

第三节刘师培:贯通经史子集的诗学新兆

第四节王国维:开创现代治诗理论的先驱

第二章20世纪20年代:现代治诗范式确立之际的

奔突探索

第一节后经学初期:治诗的总体样态及走势

第二节梁启超、胡适:开创说诗新风的

学府导师

第三节《古史辨》:一个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

第四节俞平伯、刘大白:现代治诗范式的雏型

第五节游国恩:醇正儒雅型现代

治骚范式的确立

第三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代治诗范式的确立

第一节多个流派并存和40年代的转向

第二节姜亮夫:宏通博放的治骚风格

第三节闻一多:剖石取玉、龙颔探珠式的

治诗历程

第四节刘永济:《屈赋通笺》的律宗法门

第四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社会学治诗的定型期

第一节粗糙与精细:社会学治诗的两种样态

第二节训诂考据与文献整理:绕行于社会学的

治诗理路

第三节神话诗学:社会学治诗的旁枝别流

第五章20世纪后二十年:先秦诗歌研究的复兴

第一节鱼龙曼延:学术大潮中的浮游与沉潜

第二节集大成之作:先秦诗歌研究的历史总结

第三节标志性成果:治诗解骚的创新型精品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诗歌研究史”丛书中国诗歌研究史 .先秦卷》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16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