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封面

作者:袁礼著

页数:215页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096633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世界技术变迁史表明,发达国家往往通过自主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后发国家则主要依靠技术引进及模仿实现技术升级。然而,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根据发达国家要素禀赋研发的前沿技术是否与后发国家要素禀赋相适宜却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作为后发国家正向“新常态”阶段迈进,在经济增长由高增速逐渐向6.5%-7%左右的中高速过渡的大背景下,如何完成由要素驱动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转型是当前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增强要素供给结构与技术选择的适配性,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此,本书选择以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为题,在梳理并归结适宜性选择的相关理论和前沿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前沿面探析不同要素结构的后发国家进行适宜性技术选择的机理,进而引入中间品种类扩张型技术进步模型演绎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的内生机理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最后在中间品质量提升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后发国家在技术差距约束下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技术变迁路径,及向世界技术前沿面的收敛机制。

作者简介

  袁礼,1989年生,经济学博士,现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大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技术进步方向、要素生产率与要素收入分配的相关研究。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或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自科面上项目和教育部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

本书特色

  《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选择以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为题,在梳理并归结适宜性选择的相关理论和前沿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技术前沿面探析不同要素结构的后发国家进行适宜性技术选择的机理,进而引入中间品种类扩张型技术进步模型,演绎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的内生机理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最后在中间品质量提升技术进步的理论框架下,推演后发国家在技术差距约束下从技术引进转向自主创新的技术变迁路径,及向世界技术前沿面的收敛机制。基于此,以不同要素结构国家的技术变迁史为主线,探究工业革命至今代表性后发国家或地区通过适宜性技术选择完成技术追赶的成功经验。再从资本和劳动要素结构,技能劳动和非技能劳动要素结构的双重视角,以发达国家为对照组,检验后发国家的技术选择是否具有适宜性特征;测算在不同技术吸收障碍条件下各国的前沿技术产出,横向对比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引进美国前沿技术后的经济增长:继而测度后发国家的引进技术产出,纵向对比其选择不同国家技术后的经济增长,甄别后发国家在不同阶段的适宜性技术选择,测算技术选择的合意区间。最后,利用包含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质量提升型技术进步模型,基于中国数据数值模拟后发国家的技术变迁路径和技术追赶过程,探索后发国家完成适宜性技术转型的好路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书的创新
二、本书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和前沿文献述评
第一节 相关理论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局部性技术创新理论
三、诱致性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偏向性理论
四、适宜性技术选择理论
第二节 前沿文献述评
一、适宜性技术选择与资本深化的文献综述
二、适宜性技术选择与异质性劳动的文献综述
三、制度约束下适宜性选择的文献综述
四、后发国家技术变迁路径的文献综述
五、前沿文献的局限性
……

第三章 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理分析
第四章 基于经济史的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的案例分析
第五章 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检验
第六章 后发国家的技术变迁路径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数值模拟
第七章 基本结论与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后发国家适宜性技术选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00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