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姬瑞环
页数:24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3002663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次修订主要结合最新行业标准进行内容更新。第一、二章主要从文体角度介绍文书、商务文书以及公文写作基本规律,第三至八章以文书写作的典型案例导入有关内容,系统阐述各类文书写作的特点、要领,第九章即本书最后一章,以介绍商务文书处理方法为收尾,为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各类文书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者简介
姬瑞环,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副教授,秘书学科带头人。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事考试中心专家组成员、北京高等秘书学院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秘书与办公室业务、应用语言学、公文写作、档案学、毛泽东的写作艺术等。主讲课程包括“公文写作”“秘书与办公室业务”“公文与新闻写作”“办公室主任业务能力提升”等。出版有《秘书学教程》《商务文书写作与处理》《常用公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讲话稿写作方法与技巧》多部教材。
本书特色
本次修订主要结合最行业标准进行内容更新。最、二章主要从文体角度介绍文书、商务文书以及公文写作基本规律,第三至八章以文书写作的典型案例导入有关内容,系统阐述各类文书写作的特点、要领,第九章即本书最后一章,以介绍商务文书处理方法为收尾,为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各类文书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目录
第一节 认识文书、公文与商务文书 1
第二节 公文写作述要 9
第二章 商务信函与商务软文的撰写 21
第一节 信函写作概述 21
第二节 商务书信 28
第三节 商务传真、商务电子邮件 45
第四节 商务软文 50
第三章 商务礼仪文书的撰写 62
第一节 商务礼仪文书的写作要求 62
第二节 礼仪函电 64
第三节 礼仪致辞 71
第四节 礼仪帖卡 77
第四章 商务管理与事务文书的撰写 88
第一节 商务管理与事务文书概述 88
第二节 商务计划 94
第三节 商务总结、商务报告 99
第四节 规章制度 107
第五节 备忘短信 111
第五章 商务契约文书的撰写 122
第一节 意向书、协议书 122
第二节 合同、财产租赁合同 127
第三节 业务洽谈纪要、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 135
第四节 招标书、投标书 139
第六章 商情调研文书的撰写 146
第一节 市场调查报告 146
第二节 市场预测报告 151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155
第四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164
第七章 通用公文的撰写 173
第一节 决定、批复 173
第二节 通知、通报 183
第三节 请示、报告 200
第四节 函、会议纪要 206
第八章 商务文书处理方法 216
第一节 商务文书的制发与传递 216
第二节 商务文书的接收与处理 219
第三节 商务信息的归档保存 221
节选
阅读提示
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们发现,文书与公事总是如影随形、相伴相生。只要你进入办公 室,就会主动或被动地与各类文书材料打交道,要么是办理文书中涉及的公务事项,要么是办理公务事项中离不开的文书。起草和处理各类文书材料,是广大公务员和公司企业文秘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章旨在对文书的特点、功能、种类、格式以及文书起草的主要特征、基本流程、规范要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作简要介绍,为大家学习和掌握后几章的内容、承担好“以文辅政”工作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第一节 认识文书、公文与商务文书
一、认识文书
(一)文书与人们如影随形
文书是一种客观事物,文书的制作和使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职场中的你、我、他,几乎每天都与文书面对面,或者直接使用文书办理有关事务。与机关干部、公司办公室职员朝夕相伴的,是各种类型的公务文书———请示、报告、通知、通报、公函等。办公室人员为了制发、处理和管理这些文书而忙碌不停,所谓“办公”,其实大量的工作是在办理应用于公务活动中的各类文书。
在广播电视中,在阅报栏里,在很多公共场所,人们时常听到看到名目繁多的各种文书。即便是走在大街上,布告栏里张贴的公文也时常映入大家的眼帘。过去保存在机关办公室或锁在文件柜中的红头文件,已经走到了大家的面前。 以上主要是从公文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还有大量的商务文书和私人文书。比如,商务文书中的合同、协议、信函、报价单、邀请函、招投标书等;再如私人文书中的日记、自传、年谱及著作手稿、私人书信、私人契约乃至墓志、遗嘱等,文书是一个种类繁多的大家族。 概括而言,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文书的形成和使用;有机关单位或公务企业的处所,就一定会有公文和商务文书的产生和使用。文书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其形成主体既可以是党政机关,也可以是公司企业,还可以是公民个人。文书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是按照特定格式制作并以书面文字形式为载体的信息记录。 各单位秘书人员的辛劳与智慧,很大一部分已经固化到文书的字里行间。
(二)文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文书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认识这一点,有助于了解文书的起源和由起源所决定的基本特征。
1.文字的形成和使用是文书产生的必要条件
文书是依赖文字记录信息的。文字并非与人类同时产生,而是伴随着人类自身的进步而形成的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书写符号。人们根据某种需要,将文字或刻于甲骨、或铭于钟鼎、或书于缣帛,乃至后来大量使用纸张记录事情和表达思想。文字克服了人类早期语言“难以留于异时,难以传于异地”的局限性,克服了结绳、契刻等记事表意方法标准不一、含义难以限定的局限性,能够准确地表示人们的思想意图。可见,如果没有文字,今天的文书也就无从谈起。
2.阶级和国家等社会组织的出现是文书产生的充分条件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不同利益集团,并最终形成了阶级和社会组织的最完备形式——国家。国家统治阶级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志,强化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与管理,必须找到一种恰当的管理工具——能够克服时空局限、准确传达意图和有效沟通信息的工具。于是,文书就走上了人类现实生活的舞台,并历经数千载而绵延不绝,沿用至今。可见,没有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今天的文书同样无从谈起。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指出:生产往前发展,出现了阶级,出现了文字,出现了国家的萌芽,国家进行管理工作,需要比较有条理的文书。我国民国期间的著名学者徐望之在《公牍通论》中讲:“人类有政治之组织,即有法令;有文字之法令,即有公牍。”此处的“公牍”指的就是用于公务的文书。这些论述表明:当人类开始用文字形式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的那一刻,当人类历史上出现了阶级和国家的萌芽时,作为国家统治阶级必然要采用文字形式,表达言行主张,固化思想意图,并试图将这些言行主张和思想意图传诸后世,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文书也就应运而生了。
总之,文字的出现和系统使用,使得文书的产生成为可能;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一种巨大推动力量,使文书的产生和使用变成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