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许广义,郭靖超,董兴佩主编
页数:316页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661211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专为财经管理类学生打造, 定位清楚、目标明确, 适合财经管理类学生的特点。财经类管理学生法律基础薄弱, 需要学习的经济法律知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 并以实用性为主, 注重学以致用。内容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税法, 也包括公司法、企业法、破产法等。
目录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经济法的形式和体系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
第二章 企业法
第一节 企业法概述
第二节 个人独资企业法
第三节 合伙企业法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第五节 外商投资企业法
第三章 公司法
第一节 公司法概述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节 股份有限公司
第四节 公司股东权利义务、职工权益及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
第五节 公司债券与公司财务、会计
第六节 公司的变更、解散和清算
第七节 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
第八节 法律责任
第四章 企业破产法
第一节 企业破产法概述
第二节 破产的申请和受理
第三节 破产管理
第四节 破产债权
第五节 重整与和解
第六节 破产清算
第五章 合同法
第一节 合同法概述
第二节 合同订立
第三节 合同的效力
第四节 合同的履行
第五节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六节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七节 违约责任
第六章 担保法
第一节 担保法概述
第二节 保证
第三节 定金
第七章 物权法
第一节 物权法概述
第二节 所有权
第三节 用益物权
第四节 担保物权
第八章 知识产权法
第一节 知识产权法概述
第二节 著作权法
第三节 专利法
第四节 商标法
第九章 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一节 反不正当竞争法概述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三节 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
第十章 反垄断法
第一节 反垄断法概述
第二节 垄断协议及其法律规制
第三节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其法律规制
第四节 经营者集中及其法律规制
第五节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及其法律规制
第六节 调查与法律责任
第十一章 产品质量法
第一节 产品质量法概述
第二节 产品质量的监督
第三节 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第四节 产晶质量责任制度
第十二章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一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概述
第二节 消费者的权利
第三节 经营者的义务
第四节 国家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第五节 争议的解决与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票据法
第一节 票据与票据法概述
第二节 票据行为
第三节 票据权利
第四节 汇票、本票、支票
第十四章 证券法
第一节 证券法概述
第二节 证券发行
第三节 证券交易
第四节 上市公司的收购
第五节 证券机构
第六节 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税法
第一节 税法概述
第二节 流转税法
第三节 所得税法
第四节 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十六章 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
第一节 经济仲裁
第二节 经济诉讼
参考文献
节选
《经济法》: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经济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它也和其他法律关系一样,是由主体、内容、客体三要素构成的。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参加具体的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享受经济职权或者经济权利的一方称为职权主体或权利主体;承担经济职责或者经济义务的一方称为职责主体或义务主体。但是,在经济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在许多情况下,既享受经济职权或经济权利,同时又承担经济职责或经济义务。 经济法主体资格是特定的,它依据两种方式取得:一是法定取得,即是依法律的规定,凡是能够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且接受干预的社会组织、公民,都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二是授权取得,即依据有授权资格的机关的授权而取得的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某种干预的资格。 我国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如下组织或个人。 1.国家 国家一般不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因为它作为国有企业财产所有权的主体一般不直接对国有企业财产进行经营管理,而是由其委派的国家机关进行管理。但在特殊情况下,在法律、法规做出特别规定时,可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如在国家发行国库券时,就和购买国库券的单位、个人发生了经济法律关系;在以国家名义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如吸引外资时,国家也成了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2.经济管理机关 经济管理机关,具体指各级政府及其所设立的各经济管理机构。它们是重要的经济法主体。这是因为,国家管理国民经济的职责和活动,大部分由各级经济管理机关来承担。各种经济管理机关根据相应的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而成立,分别享有和行使特定的经济权限,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我国的经济管理机关数量众多,根据其承担的经济管理权责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综合性经济调控机关。它是指按照国家的经济政策,对市场活动进行宏观调控的经济管理机关,包括计划、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管理机关。②行业管理机关。它是指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金融保险业等行业的主管部门。③经济监督机关。它是指统计、会计、审计等机关,是通过统计、会计、审计等手段,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的经济管理机关,主要包括工商、价格、计量等管理机关。它们依法对企业在市场中的交易、竞争行为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经营和不正当经营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3.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指独立核算,从事生产经营的经济实体。经济组织一般应具有法人资格,但也有的经济组织不具有法人资格,如半紧密型经济联合组织等。经济组织按其组织形式及内部财产关系不同,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三种;按其财产所有权状况的不同可分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联营企业;按其所属行业的不同,可分为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建筑安装、商业、农业、金融等各种企业。 经济组织成为经济法主体必须具备相应条件:①要享有合法的经营权,这是鉴别经济法主体的主要标志;②实行独立核算,能承担经济责任;③应该履行法定程序。 4.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 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如分厂、车间等,在现实的经营管理中,也往往以自己或其所在经济组织的名义从事一定的活动。特别是现代治理体系中,经济组织内部机构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传统法律部门是从来不承认内部组织的主体资格的,当前司法实践也无力顾及这部分主体,往往把它们要求保护合法利益的诉讼请求推给其主管部门去解决,使其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法律保护。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大型企业也搞权力下放,经营单位划小,财产责任分开,许多以内部组织为一方的经济权益纠纷将日益增多,它们也必须走司法治理的道路。 5.公民个人和个体工商户 公民个人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公民个人并不是随意就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只有在经济法律法规有相关规定或某种条件下,公民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如,作为纳税主体的公民个人与国家税务机关间所发生的税收法律关系,主体之一就是公民个人。 个体工商户与公民个人有所不同,它可以是一个公民个人经营,也可以是由家庭经营;它拥有法律允许的并与经营性质和规模相适应的生产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