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屈原
页数:349页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4704924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楚辞又称“楚词”, 是战国时代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著名篇章, 同时也收录了当时后人所作的《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 并配有题解、注释、译文和赏析。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 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 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作者简介
屈原(约前339年—前278年),战国时代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关鹏飞,浙江省安吉县人,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同年被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就读古典文献学,师从韩格平教授。后到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师从莫砺锋教授,专攻古典诗歌方向。现为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讲师,曾出版专著《探源诗经》两部,共计50余万字。
本书特色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诗人屈原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作品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也是我国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本书选编了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著名篇章,同时也收录了当时后人所作的《远游》《卜居》《渔父》等名篇,并配有题解、注释、译文和赏析。即使现代读者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社会背景等都比较陌生,也能比较好地理解楚辞作品,从中领略《楚辞》的精粹。
目录
目录
离 骚 〇〇一
九 歌 〇四六
东皇太一 〇四七
东 君 〇五〇
云中君 〇五四
湘 君 〇五六
湘夫人 〇六一
大司命 〇六五
少司命 〇六九
河 伯 〇七三
山 鬼 〇七六
国 殇 〇八二
礼 魂 〇八五
天 问 〇八七
九 章 一一七
惜 诵 一一八
涉 江 一二七
哀 郢 一三二
抽 思 一四〇
怀 沙 一四九
思美人 一五五
惜往日 一六一
橘 颂 一六九
悲回风 一七四
远 游 一八五
卜 居 一九七
渔 父 二〇〇
九 辩 二〇二
招 魂 二一九
大 招 二三三
惜 誓 二四三
招隐士 二四七
七 谏 二四九
初 放 二四九
沉 江 二五二
怨 世 二五六
怨 思 二六〇
自 悲 二六一
哀 命 二六四
谬 谏 二六七
哀时命 二七二
九 怀 二八〇
匡 机 二八〇
通 路 二八二
危 俊 二八三
昭 世 二八五
尊 嘉 二八七
蓄 英 二八八
思 忠 二九〇
陶 壅 二九一
株 昭 二九三
九 叹 二九五
逢 纷 二九五
离 世 二九九
怨 思 三〇二
远 逝 三〇六
惜 贤 三〇九
忧 苦 三一三
愍 命 三一六
思 古 三一九
远 游 三二三
九 思 三二六
逢 尤 三二七
怨 上 三二九
疾 世 三三一
悯 上 三三三
遭 厄 三三五
悼 乱 三三七
伤 时 三三九
哀 岁 三四二
守 志 三四四
主要参考文献 三四八
跋 三四九
离 骚 〇〇一
九 歌 〇四六
东皇太一 〇四七
东 君 〇五〇
云中君 〇五四
湘 君 〇五六
湘夫人 〇六一
大司命 〇六五
少司命 〇六九
河 伯 〇七三
山 鬼 〇七六
国 殇 〇八二
礼 魂 〇八五
天 问 〇八七
九 章 一一七
惜 诵 一一八
涉 江 一二七
哀 郢 一三二
抽 思 一四〇
怀 沙 一四九
思美人 一五五
惜往日 一六一
橘 颂 一六九
悲回风 一七四
远 游 一八五
卜 居 一九七
渔 父 二〇〇
九 辩 二〇二
招 魂 二一九
大 招 二三三
惜 誓 二四三
招隐士 二四七
七 谏 二四九
初 放 二四九
沉 江 二五二
怨 世 二五六
怨 思 二六〇
自 悲 二六一
哀 命 二六四
谬 谏 二六七
哀时命 二七二
九 怀 二八〇
匡 机 二八〇
通 路 二八二
危 俊 二八三
昭 世 二八五
尊 嘉 二八七
蓄 英 二八八
思 忠 二九〇
陶 壅 二九一
株 昭 二九三
九 叹 二九五
逢 纷 二九五
离 世 二九九
怨 思 三〇二
远 逝 三〇六
惜 贤 三〇九
忧 苦 三一三
愍 命 三一六
思 古 三一九
远 游 三二三
九 思 三二六
逢 尤 三二七
怨 上 三二九
疾 世 三三一
悯 上 三三三
遭 厄 三三五
悼 乱 三三七
伤 时 三三九
哀 岁 三四二
守 志 三四四
主要参考文献 三四八
跋 三四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