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产品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封面

作者:熊莎著

页数:88页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6805000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产品线条的绘制开始讲解, 即使是没有一点基础的非美术生也可以学习。全书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产品效果图的绘制, 讲解线条的绘制、产品的透视技巧等, 第二部分为产品效果图的着色, 介绍了着色的工具及使用方法, 基本形体的着色析分, 着色案例等。

本书特色

1.权wei指导,引领教学。依托相关院校,经相关专家指导,广泛联系全国专业领导、专家和老师,组编高质量的系列教材,以引领教学和人才培养。
2.立足课堂,方便一线。为方便一线教学,系列教材注重立足课堂,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挂图等配套元素齐全,融入了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引领人才培养模式,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3.反映改革,凝聚成果。由优秀的院校和老师牵头,带领各地各类院校共同组编,将教改要求和成果融入其中,反映新教学理念、要求和发展趋势,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4.工学结合,能力培养。结合实际,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有的教材采用工学结合,项目引导的编写模式,有的教材按照传统章节形式进行编写,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5.任务驱动,任务导向,双证沟通。立足院校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所编教材全面反映当前教学改革的成果,切实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理论、实践和素质教育相互融合的课程体系。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产品线框的绘制

第一章 线条的绘制

第二章 透视的基本技巧

第三章 线条的粗细变化

第四章 倒角的绘制

第五章 由繁到简产品的绘制

第二部分 产品效果图的着色

第六章 着色工具的介绍及其使用方法

第七章 基本形体的着色分析

第八章 着色案例篇

第九章 效果图的版面设计

第十章 学生作品

节选

第一部分 产品线框的绘制
第一章 线条的绘制
一、科学的绘图姿态
对于初学绘画的学生而言,常常习惯将绘图板平放在桌面上进行绘画,但这种姿势其实不利于绘图,因为好的视图角度是90度,而将绘图板放在桌面,其视角已小于90度的夹角,画面的透视将会产生变形的效果,不利于绘图者对透视的把握,所以好的绘图姿势为将绘图板一端靠腰间,另一端靠工作台,使得画板与视角成90°的角,如图1-1所示。

图1-1 正确的坐姿
二、直线的绘制
1.直线绘制易犯的错误
绘制直线时,初学者易犯的错误为不自觉的以手肘为中心绘制,这种绘制出来的线条往往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弧线,如图1-2所示。正确的绘制方法为手握笔,手肘和手腕同时平移,从而得到成功率较高的直线。
2.直线绘制的方法
绘制起稿的直线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先确定线条的两个端点,然后再将手腕与手肘同时移动带动笔尖,在两点间做直线运动,如图1-3所示。

图1-2以手肘为中心所绘制的直线 图1-3 直线绘制方法
三、曲线的绘制
1.随机性曲线
随机性曲线在绘制时我们一般先确定好3到4个点,然后移动笔尖并通过各个节点来完成曲线的绘制。
2.抛物线
在绘制抛物线时,我们往往要注意其透视的变化,因为在绘图中单纯的抛物线应用较少,一般都是有一定的透视关系的,其绘制步骤如下:
① 画出透视的方框;
② 在透视方框中,绘制中线,找到3点;
③ 初学者如觉得3点绘制抛物线还是有困难,可以引如下两条线,并取中间大概1/3线段的点,这样可以得到5点来绘制我们的透视抛物线,如图1-4所示。

图1-4 5点抛物线绘制
四、圆与椭圆的绘制
1. 圆的绘制
① 绘制一个正方形的方框;
② 找到正方形四边的各个中心点,并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田字格;
③ 依据这四点绘制一个正圆形。

图1-5 正圆的绘制
2. 椭圆的绘制(点阵法)
椭圆形的绘制同理于正圆形的绘制,只是其正方形的外框变为了长方形,同时长方形的形状也决定了椭圆形的圆度,长方形越接近于正方形,其椭圆的圆度越圆,反之,其如越接近于一根直线,椭圆的圆度也越小。

图1-6 椭圆的绘制
五、正三角形的绘制
如图1-7所示,绘制等边三角形的方法是:
① 先绘制一个椭圆形;
② 过椭圆形中心点绘制一根直线;
③ 然后把该直线的一半平分;
④ 找到这根直线的端点,并过该点绘制切线;
⑤ 将该切线平移到切分点上,与椭圆形相交形成两个交点;
⑥ 后连接直线的另外一端的端点和两个交点就得到了一个正三角形的透视图。

图1-7 正三角形的绘制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产品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