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傅锁根,孙大为著
页数:172页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20414959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蒙古马精神”进行了详细论述。细致分析了“蒙古马精神”的时代意义。介绍吃苦耐劳的典型事例。阐述总书记讲话对内蒙古政治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把弘扬“蒙古马精神”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蒙古马精神”推进各个领域的工作,不断提升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要把弘扬“蒙古马精神”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从细微处着手,在具体工作中得以体现,从而焕发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努力谱写内蒙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傅锁根,男,河北蔚县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人选。现任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课题3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改革重大课题1项,其他省级项目多项,出版专著2部,合著8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3项。在《光明日报》(理论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毛泽东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孙大为,男,山东潍坊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技术与社会。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3部,合著近10部。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科学管理研究》《新视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全国首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优秀博士论文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多项。
目录
第一章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蒙古马精神”的起源与含义
第一节 “蒙古马精神”的起源
一、蒙古马的起源与发展
二、蒙古马与“蒙古马精神
第二节 “蒙古马精神”的含义
一、“蒙古马精神”的传说
二、“蒙古马精神”的主要内核
三、“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精神的象征
第二章 弘扬“蒙古马精神”的时代意义
第一节 “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人民特有的革命奋斗精神
一、革命战争年代“蒙古马精神”在内蒙古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蒙古马精神”在内蒙古的体现
三、改革开放以来“蒙古马精神”在内蒙古的体现
第二节 “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集中体现
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体现
二、“蒙古马精神”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内在关联
第三节 新时期内蒙古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蒙古马精神
一、“蒙古马精神”是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
二、新,时期内蒙古的发展需要“蒙古马精神”内涵的不断创新
第三章 “蒙古马精神”与“中国梦”的关联
第一节 “中国梦”是指引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团结富裕的精神支柱
一、“中国梦”的提出和内涵
二、“中国梦”的当代历史意义
第二节 “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具体内在动力
一、“蒙古马精神”是支撑内蒙古人民奋进的理想信念
二、“蒙古马精神”是内蒙古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内在精神动力
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蒙古马精神
第四章 寻找“蒙古马精神”的真实践行者
第一节 “蒙古马精神”在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员中的表现
一、用博爱感动一个民族——云曙碧
二、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牛玉儒
三、情系老区、科技扶贫——武汉鼎
第二节 “蒙古马精神”在教学科研单位中的表现
一、试管山羊之父——旭日干
二、最美乡村教师——商永军
三、北疆工匠——钟志波
第三节 “蒙古马精神”在内蒙古各族人民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一、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检修主管张德君
二、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数控车工赵晶
三、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郭晋龙
第五章 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用“蒙古马精神”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
第一节 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是“中国梦”在内蒙古的生动实践
一、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提出、内涵和实质
二、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实现需要“蒙古马精神
第二节 “蒙古马精神”铸就七十年辉煌
一、自治区七十年发展的历史征程
二、自治区成立七十年的伟大成就
三、用“蒙古马精神”激励内蒙古人民营造亮丽风景线
结语 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
后记
节选
《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蒙古马一直是蒙古民族最忠实的伙伴,“蒙古马精神”更是内蒙古人民创建自己美好家园的精神给养。“蒙古马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勇敢精神。据史料记载,驯化后蒙古马常常肩负重任“踏雪山,战沙场”,它的足迹、它的血汗洒遍整个北方草原。成吉思汗与扎木合之间的“十三翼之战”,双方出兵6万,而动用的马匹达到了20万。“凡出师,人有数马,日轮一骑乘之,故马不困弊。”不得不说,是庞大的马匹储备和机动的骑兵战术成就了成吉思汗的伟业。在近代史上,内蒙古的骑兵部队也是依靠蒙古马,“马蹄踏处坚城破,战刀挥舞鬼神惊”,他们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肃清内蒙古草原残匪,在解放战争中收获了赫赫战功。①蒙古马勇敢的精神使它可以有作为战马的荣耀,成为勇敢的代名词。 坚强精神。蒙古族被喻为“马背上的民族”,正是由于蒙古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托起了整个民族。蒙古马与其他马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有惊人的耐力,条件越艰苦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千百年来,它不畏严寒,不畏风雪,驰骋在茫茫无际的草原,成为蒙古民族最得力、最忠实的伙伴,并且在今天依然同内蒙古人民一起书写着不朽的赞歌。它任劳任怨,从不挑食,也正因为这样,才能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完成许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为托起一个民族的“义士”。 忠诚精神。古老的谚语中这样描述蒙古族人民对马的深厚感情:“蒙古人没有马,就像人没有手脚。”马和天同样都被草原人民敬奉。马作为有灵性的动物,对主人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因而被赞为“义畜”。蒙古马既可以是驰骋疆场的铁骑,又可以是拯救主人的忠义之士。在蒙古族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中,英雄洪古尔被敌人用毒气熏昏,在千钧一发危急时刻,是他的坐骑拯救了他。虽然在文学创作中不免有写意的手法,但马是有灵性的,忠于主人的特性是不容置疑的,它的赤胆忠心日月可鉴。 奉献精神。蒙古马不仅将身躯奉献于战场上、旅途中、田地间、赛场上,它们还挥洒自己的汗水,同艰苦的环境做斗争,为蒙古族人民保驾护航,将自己的奶汁和鲜血也奉献于它的主人。在相当长的历史中,马奶肩负着喂养蒙古游牧民族的使命。值得称赞的是在中国革命史上,内蒙古骑兵部队曾驾驭蒙古马,在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蒙古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