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丁震医学教育系列考试丛书2019丁震中药学(士.师.中级)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

封面

作者:郑倩王广伟

页数:666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124291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郑倩、王广伟主编的《中药学<士师中级>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2019)/丁震医学教育系列考试丛书》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初级)中药学(士)、中药学(师)、中药学(中级)考试的复习指导教材。全书按照大纲要求,在分析历年上万道考试题、认真总结考试命题规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书未做标记的知识点为士、师、中级的共有考点,中药学(士)的特有考点标记为◇;中药学(师)的特有考点标记为△;中药学(中级)的特有考点标记为☆。全书内容包括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及中药调剂学。每节内容后,对历年考试命题点作了详细串讲。编写精练且紧扣历年命题重点是本书的突出特点,使考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考试的方向和细节,提高复习效率,与本书配套出版的还有考试相对应的模拟试卷。

作者简介

丁震,资深医学考试图书编辑和护理考试培训专家,原人民军医出版社考试中心主任。教学经验丰富,对出题方向和考试要点把握精准,独创“点线学习法”培训体系。2010年以来,在全国护理院校现场巡讲近200场,举办40余场护考师资交流培训会。所编著的考试教材易学、好记、命中率高,深受考生喜爱。策划、编著的《护考急救包》已连续畅销9年,助力百万考生通过护考。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中初级)中药学(士)、中药学(师)、中药学(中级)考试的复习指导教材。全书按照大纲要求,在分析历年上万道考试题、认真总结考试命题规律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本书未做标记的知识点为士、师、中级的共有考点,中药学(士)的特有考点标记为◇;中药学(师)的特有考点标记为△;中药学(中级)的特有考点标记为☆。全书内容包括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学、中医学基础、中药药理学、药事管理、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剂学及中药调剂学。每节内容后,对历年考试命题点作了详细串讲。编写精练且紧扣历年命题重点是本书的突出特点,使考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考试的方向和细节,提高复习效率,与本书配套出版的还有考试相对应的模拟试卷。

目录

第一章 中药学…………………………………………………….. 1
前言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 1
第一节 药性理论…………………………………………………. 2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 4
第三节 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6
第四节 解表药…………………………………………………… 7
第五节 清热药………………………………………………….. 14
第六节 泻下药………………………………………………….. 29
第七节 祛风湿药………………………………………………… 33
第八节 化湿药………………………………………………….. 39
第九节 利水渗湿药………………………………………………. 42
第十节 温里药………………………………………………….. 48
第十一节 理气药………………………………………………… 51
第十二节 消食药………………………………………………… 54
第十三节 驱虫药………………………………………………… 57
第十四节 止血药………………………………………………… 58
第十五节 活血化瘀药……………………………………………… 63
第十六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71
第十七节 安神药………………………………………………… 79
第十八节 平肝息风药……………………………………………… 82
第十九节 开窍药………………………………………………… 87
第二十节 补虚药………………………………………………… 89
第二十一节 收涩药……………………………………………… 102
第二十二节 涌吐药☆…………………………………………….. 107
第二十三节 攻毒杀虫止痒药△☆……………………………………. 109
第二十四节 拔毒化腐生肌药△☆……………………………………. 111
第二章 中药化学☆……………………………………………….. 113
第一节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113
第二节 糖和苷类化合物…………………………………………… 116
第三节 醌类化合物……………………………………………… 120
第四节 苯丙素类……………………………………………….. 124
第五节 黄酮类化合物…………………………………………….. 125
第六节 萜类和挥发油…………………………………………….. 130
第七节 三萜类化合物…………………………………………….. 134
第八节 甾体类化合物…………………………………………….. 137
第九节 生物碱…………………………………………………. 144
第十节 鞣质…………………………………………………… 151
第十一节 其他成分……………………………………………… 152
第三章 方剂学…………………………………………………… 154
第一节 概述…………………………………………………… 154
第二节 解表剂…………………………………………………. 157
第三节 泻下剂…………………………………………………. 162
第四节 和解剂…………………………………………………. 165
第五节 清热剂…………………………………………………. 168
第六节 祛暑剂…………………………………………………. 176
第七节 温里剂…………………………………………………. 179
第八节 补益剂…………………………………………………. 183
第九节 固涩剂…………………………………………………. 192
第十节 安神剂…………………………………………………. 195
第十一节 开窍剂……………………………………………….. 197
第十二节 理气剂……………………………………………….. 199
第十三节 理血剂……………………………………………….. 203
第十四节 治风剂……………………………………………….. 210
第十五节 治燥剂……………………………………………….. 215
第十六节 祛湿剂……………………………………………….. 219
第十七节 祛痰剂……………………………………………….. 227
第十八节 消食剂……………………………………………….. 232
第十九节 驱虫剂……………………………………………….. 234
第四章 中医学基础……………………………………………….. 235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235
第二节 阴阳学说……………………………………………….. 236
第三节 五行学说……………………………………………….. 239
第四节 藏象…………………………………………………… 243
第五节 气、血、津液…………………………………………….. 250
第六节 经络…………………………………………………… 254
第七节 病因…………………………………………………… 256
第八节 发病…………………………………………………… 263
第九节 病机…………………………………………………… 265
第十节 诊法…………………………………………………… 268
第十一节 辨证…………………………………………………. 276
第十二节 防治原则……………………………………………… 277
第五章 中药药理学△☆…………………………………………….. 281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 281
第二节 解表药…………………………………………………. 284
第三节 清热药…………………………………………………. 288
第四节 泻下药…………………………………………………. 295
第五节 祛风湿药……………………………………………….. 298
第六节 芳香化湿药……………………………………………… 301
第七节 利水渗湿药……………………………………………… 304
第八节 温里药…………………………………………………. 307
第九节 理气药…………………………………………………. 310
第十节 消食药…………………………………………………. 314
第十一节 止血药……………………………………………….. 316
第十二节 活血化瘀药…………………………………………….. 319
第十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324
第十四节 安神药……………………………………………….. 327
第十五节 平肝息风药…………………………………………….. 328
第十六节 开窍药……………………………………………….. 330
第十七节 补虚药……………………………………………….. 332
第十八节 收涩药……………………………………………….. 341
第十九节 驱虫药……………………………………………….. 342
第二十节 中药新药(医院制剂)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基本知识☆…………….. 343
第六章 药事管理…………………………………………………. 345
第一节 药事与药事管理…………………………………………… 345
第二节 药品与药品标准、药师职责………………………………….. 346
第三节 药事组织……………………………………………….. 348
第四节 中药管理……………………………………………….. 350
第五节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353
第六节 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 356
第七节 国家基本药物管理…………………………………………. 357
第八节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分类管理…………………………………. 360
第九节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361
第十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与药品召回制度………………………. 367
第十一节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369
第十二节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370
第十三节 中医药条例…………………………………………….. 372
第十四节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 373
第十五节 药品包装、标签和说明书管理……………………………….. 374
第十六节 《药品管理法》…………………………………………. 376
第十七节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 379
第七章 中药炮制学……………………………………………….. 381
第一节 炮制与临床疗效☆…………………………………………. 381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 385
第三节 中药炮制的辅料☆…………………………………………. 387
第四节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390
第五节 净选加工……………………………………………….. 392
第六节 饮片切制……………………………………………….. 395
第七节 炮制方法各论及其主要药物………………………………….. 398
第八章 中药鉴定学……………………………………………….. 454
第一节 中药鉴定总论…………………………………………….. 454
第二节 根及根茎类中药…………………………………………… 459
第三节 茎木类中药……………………………………………… 494
第四节 皮类中药……………………………………………….. 499
第五节 叶类中药……………………………………………….. 506
第六节 花类中药……………………………………………….. 511
第七节 果实及种子类中药…………………………………………. 519
第八节 全草类中药……………………………………………… 540
第九节 藻、菌、地衣类中药……………………………………….. 552
第十节 树脂类中药……………………………………………… 557
第十一节 其他类中药…………………………………………….. 561
第十二节 动物类中药…………………………………………….. 565
第十三节 矿物类中药…………………………………………….. 580
第九章 中药药剂学……………………………………………….. 587
第一节 绪论…………………………………………………… 587
第二节 制药卫生……………………………………………….. 589
第三节 粉碎、筛析与混合…………………………………………. 591
第四节 散剂…………………………………………………… 594
第五节 浸提、分离、浓缩与干燥……………………………………. 596
第六节 浸出药剂……………………………………………….. 600
第七节 液体药剂……………………………………………….. 602
第八节 注射剂(附:眼用溶液)……………………………………. 604
第九节 外用膏剂……………………………………………….. 608
第十节 栓剂…………………………………………………… 612
第十一节 胶剂☆……………………………………………….. 613
第十二节 胶囊剂……………………………………………….. 614
第十三节 丸剂…………………………………………………. 616
第十四节 颗粒剂……………………………………………….. 619
第十五节 片剂…………………………………………………. 621
第十六节 气雾剂☆……………………………………………… 626
第十七节 膜剂☆……………………………………………….. 628
第十八节 药物制剂新技术☆……………………………………….. 629
第十九节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630
第二十节 中药制剂的生物有效性评价☆……………………………….. 631
第二十一节 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 632
第十章 中药调剂学……………………………………………….. 633
第一节 中药处方与处方应付……………………………………….. 633
第二节 中药配伍及用药禁忌……………………………………….. 637
第三节 合理用药……………………………………………….. 639
第四节 特殊中药的调剂与管理……………………………………… 641
第五节 中药用量与剂量…………………………………………… 644
第六节 中药调剂设施及工作制度……………………………………. 645
第七节 饮片调剂操作规程…………………………………………. 646
第八节 中成药调剂操作规程……………………………………….. 649
第九节 中药煎服……………………………………………….. 651
第十节 医院药品采购与供应△☆……………………………………. 653
第十一节 中药品质变异…………………………………………… 655
第十二节 中药养护技术…………………………………………… 659
第十三节 医院药检工作及药品质量管理△☆……………………………. 663
参考文献………………………………………………………… 665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丁震医学教育系列考试丛书2019丁震中药学(士.师.中级)应试指导及历年考点串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