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旭东
页数:227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5366923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较系统地论述了北京地区第四纪冰川与气候问题、冰缘作用与环境、黄土结构、黏土矿物、地层划分、新构造与地震预报、环境地质等,探讨了北京地区第四纪地质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规律。书中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观点独特,是迄今为止最全面论述北京第四纪地质的学术性著作,具有普遍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p> 郭旭东,1936年6月出生,福建省莆田市人。
曾任职于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第四纪研究
委员会、《中国第四纪研究通讯》。国际上有影晌力
的著名科学家。先后参加西北黄土高原及西藏珠穆
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南海大陆架矿产调查、北京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等20多项重大综合性科研任
务。1 982年和1 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
奖特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合著有《黄土物
质成分与结构》、《珠穆朗玛峰地区第四纪地质》,
专著有《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等。在国内外刊物
上发表论文65篇,其中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中国
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地区第四纪气候的变迁》提出
了西藏高原冰期、气候理论系统,受到学术界的高
度评价,美国《地理学杂志》、日本《特提斯研究会
会志》等国外多家学术刊物予以刊登。应用侧向扫
描声呐新技术,在南海内陆架海底进行矿产、地貌
普查受到海洋地质局及中国地理学会的通报表扬,
中央电视台现场进行实况直播。《据地貌声图研究海
底地貌和底质类型》引起欧洲学者的重视。《中国及
其邻近海域大陆架的起源和演化》1 991年应邀赴美
在该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75周年学术年会上作报
告。成果得到国际认可,捍卫了我国大陆架尤其东
海陆架主权。《北京西山上升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反馈
作用》、《北京城市未来发展中地壳环境的潜在危机》
发现北京新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并据此成功预报了
1 996年北京发生的4次地震。提出公元21世纪北
京地区有可能发生6-8级大地震的最新预报,引起
目录
节选
br />
提到北京的地质,学地质的人都记得最早出版的一部区域地质研究书是
叶良辅先生等所著的《北京西山地质志》。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限于它那严
谨的科学内容,更有价值的是在当时中外地质学家云集的北京终于有了一本
中国人自己写的系统地讲述本土的地质志,很多人从这本书中学习了地质
学。区域地质志的重要意义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我们这些没有在北京的大学地质系读书和在北京实习过野外地质的人
很想找一本比较系统的讲述北京第四纪地质的书,学习一些有关的知识,但
苦于这类的书太少了。所以当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第四纪研
究室成立时,我曾计划像当年叶良辅先生研究北京西山地质一样把北京的第
四纪地质系统地研究一下,填一张可供学生们实习和一般旅行用的第四纪沉
积物分布图。这是一项第四纪研究的基本工作,也是对北京开发建设的一项
基础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虽然零零星星的由不同的同
志作了一些研究,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机会,拟做的“北京第四纪地
质”研究始终未能完成,至今想起来仍觉得是一件憾事。北京市地质矿产局
于1991年系统地总结了50年来的调研结果,编写了一部新的《北京市区域
地质志》,该书内容丰富,资料充实而全面,包括北京市区域地层系统、岩浆岩
及岩浆作用、变质岩及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史演化等。此外,还编制了第
一张比较全面的1:20万的北京市区域地质图和1:25万的北京区域地质
构造图。该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比过去大为提高,特别是北京平原区钻孔岩
芯新生代地层划分,在第四纪地质科研、生产及教学上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但
可惜的是迄今北京还缺少一本对第四纪地质学有关各方面作系统总结的书。
郭旭东同志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研究地震地质开始,陆续对北京附
近的第四纪地质的几个方面作了不少工作。
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这一段时间不算短了。别人没有能够完成
的工作,郭旭东同志完成了。特别是在这一段时间内他曾遭受病魔的困扰,
要克服许多常人遇不到的困难。在野外常常一个人独行,要忍受孤独和疲
劳。但是郭旭东同志没有退却,他对地质学的兴趣和信念使他坚持下来了,
终于有成。难能可贵的是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工作是郭旭东同志自发地发现
问题,进行钻研,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人感动、敬佩。
《北京第四纪地质导论》是一本讨论北京第四纪地质问题的著作。其中
有些是对一些地质问题的讨论,有的是对一些地质现象的看法,有的是对一
些应用方面的说明,还有一些涉及若干理论的探讨。这和一般的概论或是地
质志还不一样,读者从中可以体会到著者那种“上下而求索”的努力精神。另
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作者思想开放、活跃,对许多地质问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这样一部著作的出版不仅记录了郭旭东同志多年来的工作成果,也会给人们
许多启发和思考,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科学价值。
前言
北京地区是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发祥地,对该地区重要地质遗迹的发
掘和研究迄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第四纪地
质学家的不断努力,对北京第四纪地质研究已获得显著成就,闻名于世界。
与此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发展。
北京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由于具有人才、信息和技术设备等优势,得以长
期坚持,不断发展和提高。应当提出的是,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古脊椎动物与
古人类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及其下属的地震地质研
究所、第一地壳形变监测中心,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及其下属的水文地质与工
程地质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各有关单位,都曾对
北京第四纪地质研究作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要是没有大
家的共同努力,对北京山区和平原区的地质研究,要取得今天的成绩那是不
可能的。2008年,北京将召开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近年来北京市
人民政府更加重视有关北京地区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
各方面的工作和投资;此外,亦在大力加强大规模植树造林和防止沙漠化的
工作,所有这一切努力都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大大改善了北京市的环境地
质状况。而这些进步显然没有一项不涉及北京地区的第四纪地质工作。虽
然己取得很大成就,但仍然还存在地下水开采量过大、地下水水质污染、地面
下沉、地震预报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