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文化传播-2018年第2期.总第4期

封面

作者:蔡劲松

页数:216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201432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今时代,社会文化发展日新月异,文化传承创新及文化建设实践对文化传播管理领域的学术体系建构,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文化传播》的创刊旨在强调知识和学术的价值引领,推动当代文化传播与管理实践各学科领域的交叉整合、融汇互通,坚持“文化思辨、创新涵育”的办刊主旨,植根文化土壤、聚焦文化实践,力求探索文化传承创新新思路,树立文化传播与管理研究新框架。

作者简介

蔡劲松,侗族,1969年生于贵州。先后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法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至2016年8月,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宣传部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2016年7月至今,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兼任北航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艺术馆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副秘书长、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文化传播》学术集刊主编。 长期从事文化传播与管理、高教管理、公共艺术设计、大学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大学的文化逻辑:理念、议题、实践》、《大学艺境:文化视野与公共艺术》、《大学博物馆的当代转型:文化育人与公共服务》(第一作者)、《大学文化理论构建与系统设计》(第一作者)等。曾在《收获》《诗刊》等刊物发表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出版文学艺术著作7部,多次在北京、台湾等地举办绘画及雕塑个展。

本书特色

《文化传播》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综合性、文化类人文社科学术集刊,自2017年创刊,每年出版2辑,分别于4月和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文化传播》以“文化思辨、创新涵育”为主旨,坚持“立文明源头、通古今文脉、破中西樊篱、发思想先声、重理性思考、促实践超越”的办刊方针,强调学术价值引领,把握学术研究流变实质,立足文史哲艺、政经法管等多学科却重在突破学科间的界限,致力于文化传承创新视阈下各学科领域间的交叉整合、融汇互通,从研究范畴、研究范式、学理向度等维度,审视并探讨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对话与交流、文化传播与管理、人文精神与滋养等诸多范畴的新形态新变化。

目录

前沿视点
重视审美精神蕴含提升大众审美能力 连辑/3
文化多样性与复杂性、地方性 吴彤/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内涵、本质、价值 王永友 史君 李小芸/21
文化自觉与中国文化的输出与传播论析 尹成君/30

经典与通识
中国书法与舞蹈的美学比较 费秉勋/43
儒家包容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鄯爱红/49
作为时代回响的中国左翼文艺思潮——浅谈中国左翼文艺思潮的发生与品格 石天强/60
政治神学的诗篇——“悲惨世界”与向上的路 康子兴/71
中国古代系统观念及其当代意义——基于复杂性思维范式的视角 于金龙/86

专题研讨:北京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传播
增强高校与首都文化互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高校与首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钟俏莹 张普彪/105
高校参与首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杜治洲/112
加强北京农村生态文明传播的路径与对策 金鸣娟 夏宇鹏/120

高研论坛
数位艺术的信息传递与感知共鸣 曾钰涓/135
中华民族织锦传播史论考辨 覃代伦/146

学术观察
互联网时代戏曲艺术传播探析 颜晓华/157
散文创作中的集体主义模式及对创作主体性复兴的呼唤 王冰/166
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的双重源头 谭红/181
雅俗共赏——陈师曾风俗画人物研究 周子牛/191

《文化传播》集刊稿约/204
Table of Contents & Abstracts /207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文化传播-2018年第2期.总第4期》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