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精)辽彩新韵:玩陶集辽瓷续篇

封面

作者:林声

页数:133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2050827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继《玩陶集》之后的又一部陶艺作品集,本书所选陶艺作品的制作方法为辽三彩,选取了部分陶艺作品以及一些自刻古文字、图画小印章。每一幅图片都配有释文,对陶艺作品上的书画加以解释说明。

作者简介

林声,一九三一年一月生于山东蓬莱。一九四七年参加革命。曾任记者、市长、副省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一九九六年离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东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大学名誉教授、辽宁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名誉馆长。著有《灯下情思》《灯花吟草》《林声散文》《林声国画精品选》《林声诗书画集》《林声自题画诗》《玩陶集》《散穗夕拾》,以及教育、科技专著十一部。主编《中华名匾》  《中华百年历史名碑》等十三部大型图书。曾参加中央文史馆组织的六次全国书画展:全国政协五十周年书画尽,中、日、韩第十二次、第十三次书画尽,辽宁神奈川(日本》名家画展和上海世博会书画展。其创作的辽三彩作品应邀参加二〇一四年第五十届世界工艺文化节展览。《『九·一八』事变图志》《中国百年历史名碑》获国家图书樊:诗集《灯下情思》获『艾青杯』。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

林声既是作家,也是书画艺术家,还是陶艺大师,其创作的辽三彩作品曾应邀参加二〇一四年第五十届世界工艺文化节展览

辽三彩是我国辽代陶瓷中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品类。辽瓷反映了契丹民族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审美品格,其三彩瓷更是以其丰富的造型、艳丽的色彩、质朴的装饰而独树一帜

林声将书法与辽三彩结合、文人画与辽三彩结合、新石器时期的原始纹样与辽三彩结合,给人们展现了耳目一新的辽三彩

前言

辽三彩是辽代陶瓷中最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品类。也可以说是唐代三彩之后陶瓷三彩工艺的又一奇葩。辽代陶瓷品种丰富,它与中原地区的陶瓷生产有着诸多关系,一是其早期地域广大,东至日本海,西达阿尔泰山,北及克鲁伦河,南至河北、山西北部;二是其陶瓷工匠和工艺传统主要来自于河北磁州、定州等地;三是陶瓷生产总是依靠当地的材料和环境甚至民族传统而进行的,地域性是陶瓷生座的重要特性之一,契丹族的民族传统和生活方式、生活需求决定了陶瓷生产的诸多要素。由此来看辽代陶瓷,我们既可以看到它与中原的渊源与联系,又可以看到明显的地域特殊性和民族性。这种联系和特殊性林声先生谓之「同源冥流」,十分贴切,这也可以看做辽三彩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辽代陶瓷的主要遗址,如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北京龙泉务窑等。其中生产三彩陶瓷的以林东南山窑、赤峰缸瓦窑、辽阳江官屯窑为多。林声先生在论述辽三彩时指出:『辽三彩与唐三彩同源异流。是契丹人在继承唐文化的传统技术、吸收中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的一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民族特点的艺术。』他认为辽三彩的特点,一是造型与纹饰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征;二是采用了二次烧成工艺;三是材料的地域性,如作为装饰基础的化妆土的组分舆其他地方的不同等。作为实用器物,辽三彩的产品主要是适应生活需求的产物,但人们对生活器物的需求不仅公止于实用,还要求美,因此,造型、装饰、釉色成为陶瓷工艺创新和展示的巨大空间。与唐三彩和其他地方的陶瓷相比,辽三彩更为质朴、浑厚,充分展现了契丹人的民族特性。也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陶瓷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光大。

节选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精)辽彩新韵:玩陶集辽瓷续篇》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