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芸著
页数:22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2193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对马克思传播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文本解读后的思想重建。以文本解读与语境还原相结合为基本路径,对马克思交往思想形成、演变轨迹进行了细致的历史梳理,概括了其在不同时期下的异质变化,归纳了交往思想中以人、社会关系为主体的内涵和实践性的特征。
作者简介
李芸,女,1974年2月出生。 传播学博士,现就职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承担的《交往即传播:马克思传播思想研究》这一课题获得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的后期资助项目。
本书特色
本书对马克思传播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文本解读后的思想重建。以文本解读与语境还原相结合为基本路径,对马克思交往思想形成、演变轨迹进行了细致的历史梳理,概括了其在不同时期下的异质变化,归纳了交往思想中以人、社会关系为主体的内涵和实践性的特征。
目录
●章 绪论
● 节 传播学的“新”视野
● 一 传播的实质是社会交往
● 二 传播的核心是人的境遇
● 三 重新审视马克思的传播思想
● 第二节 “交往”研究和它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意义
● 一 梳理“交往”的文献资料
● 二 传统传播学中对“交往”研究存在缺失
●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体系和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体系和内容
●第二章 交往形态及交往思想的历史考察
● 节 具象的交往形态
● 一 贸易形态的经济交往
● 二 战争形态的暴力交往
● 三 意义深远的宗教传播
● 四 多元性质的交往
● 第二节 早期交往哲学的思考基点:人
● 一 理解论:17世纪英国的交往思想
● 二 需要和满足:18世纪法国的交往思想
●部分目录
● 节 传播学的“新”视野
● 一 传播的实质是社会交往
● 二 传播的核心是人的境遇
● 三 重新审视马克思的传播思想
● 第二节 “交往”研究和它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意义
● 一 梳理“交往”的文献资料
● 二 传统传播学中对“交往”研究存在缺失
●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体系和内容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体系和内容
●第二章 交往形态及交往思想的历史考察
● 节 具象的交往形态
● 一 贸易形态的经济交往
● 二 战争形态的暴力交往
● 三 意义深远的宗教传播
● 四 多元性质的交往
● 第二节 早期交往哲学的思考基点:人
● 一 理解论:17世纪英国的交往思想
● 二 需要和满足:18世纪法国的交往思想
●部分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