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父与子(精装)

封面

作者:[俄罗斯] 伊凡·屠格涅夫 著,王晓琴 译

页数:245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5360771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父与子(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 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作者简介

伊凡·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一个旧式富裕家庭,自幼目睹地主阶级的凶残专横,因而对农民悲惨处境怀有深切的同情之心。屠格涅夫曾先后进入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柏林大学学习,在欧洲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其作品多以中篇和长篇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猎人笔记》《木木》《罗亭》《贵族之家》《阿霞》《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

本书特色

世界文学巨匠积淀千年的珍贵遗产? 著名翻译家呕心沥血的传世译本? 原汁原味、清新隽永的全译名篇? 外国文学权威资深学者的名著导读? 世界文学名著典藏,集权威性、艺术性、完整性和收藏性于一体,为您筑建一间典雅高贵和书香馥郁的书房!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节选

《父与子(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哎,彼得,还没有看见他们吗?”一八五九年五月二十日,一位四十出头的绅士出现在某公路驿站低矮的台阶上。他的外套上沾满尘土,穿着格子裤,没有戴帽子。他向他的仆人——一个长着一双黯淡小眼珠、下巴上有一撮浅白色绒毛的年轻健壮的小伙问道。  
这里介绍一下这位男仆——他戴着一只绿松石的耳环,梳得油亮的头发颜色深浅不一,举止彬彬有礼——这无一不显示出其现代青年的进步特征。他毕恭毕敬地朝大路的方向看了看回答道:“没——没有,没看见他们。”  
“还没看见他们吗?”他的主人又问。  
“一点也没看到。”仆人重复道。  
他的主人叹了口气,在一条长凳上坐了下来。他蜷曲着双腿坐着,若有所思地四处张望。现在让我们将这位先生介绍给我们的读者。  
这位先生名叫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基尔萨诺夫。在离这个驿站十英里之处,他拥有一个相当大的产业——一个他现在称作“农庄”的地方。他把土地分成一块一块,租给了以前的农奴们。他的父亲曾参加过一八一二年的战争①,担任将军一职。他父亲是一个半文盲,是个为人粗俗但心眼并不坏的俄国人。他从旅长做到师长,有着艰苦的一生。他大部分时间是在任职的外省度过的,凭借官职,他在那儿成了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像他的哥哥保罗一样(这位先生我们稍后介绍)出生在俄国南部,直到十四岁之前都在家中接受教育,在工资低廉的家庭教师、多嘴多舌阿谀奉承的副官及其他团部和参谋部的军官们的簇拥下长大。他的母亲来自科里亚金家族,当她还是个姑娘时闺名叫做“Agathe”,后来嫁给了将军就改名阿加福克列娅·库兹米尼什娜·基尔萨诺娃,成了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夫人”。她总是戴着颜色鲜艳的帽子,穿着艳丽的丝绸连衣裙。在做弥撒时,她总是第一个上前亲吻十字架。她习惯滔滔不绝地大声说话,让她的孩子们在早晨亲吻她的手,在晚上睡觉前为他们做祈祷——总之,她当家做主,掌管着一切。尼古拉·彼得罗维奇虽然不是以勇气著称——他甚至被起了个“胆小鬼”的绰号——依旧像他哥哥保罗一样要履行参军入伍的义务。但是就在他获得委任状的那天,他摔断了一条腿,于是不得不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甚至在他的余生中走起路来都有些跛。他的父亲对他入伍一事不再抱有任何希望,转而让他从事些文职工作。尼古拉一到十八岁,他父亲就把他送到彼得堡进入大学学习。正巧那时,他的哥哥保罗得到近卫团的委任状。两个年轻人住在同一间公寓里,在他们母亲的一位名叫伊里亚·科里亚金的表亲监护下,一同展开了他们生活的新旅程。这位表亲是位颇有名望的官员。而他们的父亲则再次回到了自己的部队,回到了妻子的身边。他不时地给儿子们写信,大张浅灰色的信纸上的字迹华丽而潦草。在信的结尾都无一例外地署上了大名“彼得·基尔萨诺夫少将”,并且刻意地画上圈来装饰。在一八三五这一年,尼古拉·彼得罗维奇大学毕业,获得了学士学位。同年,基尔萨诺夫将军由于在他指挥的阅兵中出了差池,被迫退休。随后他偕妻子到达了彼得堡,并且决意在那里定居。正当他在塔弗里切斯基花园附近租了所房子并加入英国俱乐部①的时候,却突然因中风撒手人寰。不久,他的妻子也随之而去:她不习惯首都乏味的生活,也实在无法适应退休后枯燥无味的日子。  
当父母还在世时,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与他过去的房东普列波洛文斯基(一位官员)的女儿坠入爱河,这事儿让他父母感到非常生气。她是个美丽的姑娘,用他们的话说是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孩,喜爱阅读报纸上科学专栏严肃的文章。于是当他服丧期满后便与这位姑娘结了婚,辞去了他父亲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他谋得的政府养老金部门的职位,与玛莎在一起快乐地生活。开始他们居住在林学院边的小别墅中,后来搬到了城里的公寓,这间公寓虽然小了些,但是非常迷人舒适,有着干净的楼梯和有些寒冷的客厅。最后,他们又搬到了乡下并且永久地居住下来。在那儿,他的儿子阿尔卡迪出生了。这对年轻夫妇过着快乐平静的生活:他们几乎形影不离,互相为对方阅读书籍,一起弹奏钢琴二重奏,一同唱歌;他的妻子种了些花草,弄了个院子饲养家禽,而他有时会外出打猎,并且时不时地忙着庄园的管理。与此同时,他们的儿子阿尔卡迪在平静与快乐中逐渐成长。十年如一梦。一八四七年基尔萨诺夫的妻子去世了。他好不容易才从这巨大的打击中挺了过来,却在几周之内白了头发。随后,他决定出国改变一下现有的生活,但是这一年恰巧是一八四八年,革命爆发了。他不情愿地返回乡下,在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无所事事之后开始着手“改革”他的田庄。一八五五年,他把儿子送进了大学:他陪着儿子在彼得堡度过了三年的光阴,在此期间,他尽量避免社交应酬,尽可能地与儿子的年轻朋友们结交。最后一个冬天,他实在无法再去彼得堡——所以当我们又见到他时是在一八五九年五月,这位头发斑白,略微驼背,体型发福的绅士正翘首仰望,期盼儿子的归来。正如他当年一样,这位年轻人刚获得了学士学位。  
出于对主人的尊重,又或者是不希望在他主人的眼前晃悠,这个男仆走到了大门外点燃烟斗抽了起来。尼古拉·彼得罗维奇低下头,开始审视起破烂不堪的门廊台阶来:一只雄赳赳气昂昂肥嘟嘟的花斑小鸡迈着圆滚滚的黄色小腿大摇大摆地在台阶上踱着步,一只脏兮兮的猫咪煞有介事地伏在楼梯的栏杆上,用充满敌意的眼神盯着他。阳光非常耀眼,驿站昏暗的过道中散发出阵阵烘烤黑麦面包的香味。尼古拉·彼得罗维奇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儿子……一个大学毕业生……我的阿尔卡迪……”这些思绪不断地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努力撇开这些去想想其他的事情,但是同样的思绪却再次涌现。他想起了他过世的妻子……“她没能活着看到这一天。”他悲伤地喃喃自语道。一只笨重的蓝色鸽子飞落在地面上,摇摇摆摆急急地跑去井边的水塘喝水解渴。尼古拉·彼得罗维奇正将注意力集中在这只鸽子上时,一阵车轮轱辘轱辘的声音传进了他的耳朵。  “他们好像来了。”仆人从门口跑进来回报道。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世界文学名著典藏·全译本:父与子(精装)》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