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岁月的尘埃

封面

作者:蒋三立

页数:2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ISBN:978755981399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作者写故乡写旧事,往往能从细节处见真情;写哲思写风物,则意远而空灵。整本书稿隽永、深邃,无斧凿之气,读来令人深思。

作者简介

蒋三立,1963年出生于湖南永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湖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数十家海内外报刊发表诗歌和诗论文章700多首(篇),有诗作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诗刊60年诗选》等40多个选本,参加过第19届青春诗会,获诗歌奖多项。著有诗集《永恒的春天》《在风中朗诵》《蒋三立诗选》等。

相关资料

蒋三立诗歌的乡愁文化底蕴
刘起林

蒋三立从事诗歌创作30余年,早年成名而长期为全国诗坛所关注,已发表作品700余首,出版了《永恒的春天》、《在风中朗诵》、《蒋三立诗选》等多部诗集。他的诗歌多为抒情短章,往往以四时景观、故土风物为审美观照对象,借以凝聚和表达审美主体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感悟,体现出鲜明的意象化抒情特征。而且,文本审美建构的意象化抒写之中,总是伫立着一个愁绪与哲思交融的抒情主体形象。这个抒情主体凝望故土而思绪渺远、落落寡合而情怀幽深,矜持中略有枯涩、沉吟中常存伤感,颇有一种精神怀想的仪式感。其思绪之因、情怀之本和认知之核,则是现代自由迁徙社会离乡奋斗、远走高飞的农家子弟对于人生往昔、乡土故旧的品味与感悟,一种远行而回望的姿态,一种对自我和故土的认知与怀恋,一种对价值追求和生命真谛的疑虑与忧思,贯穿于各种文本的意义境界,由此构成了蒋三立吟味和探寻现代乡愁文化新质的诗歌创作主题。

一,“离土飞翔”:抒情主体的人格姿态

蒋三立诗歌的抒情主体,屡屡呈现出一种外借时势、内凭天性而远走高飞的“飞翔”之态。这“飞翔”既萌生于美好时令的催化,源于“春天给了我们一对巨大的翅膀”,所以要“在云过之后的沉静和颤栗中/给冬天一个宽容的笑,然后,远远地、无边地飞翔”(《春天》);也因为生命力勃发时难以沉默和忍耐的奋起,“沉默的夜,必须要有忍不住的飞翔和跳跃”,“要有更广阔的天空接纳光辉的诗篇”(《夜》)。不管源于何种情况,“天生丽质难自弃”,离土飞翔、远走高飞以奔向更辽阔的天空、更远大的前程,都是抒情主体标志性的生命存在现象。

在远行高飞之际,审美主体表现出对人生旅程出发点的深深眷恋。“在村庄的一堵矮墙,一棵樟树边,告别了亲人/在踩着一块块的石板路,经过熟悉的石拱桥/在小路升上山冈的地方,我忍不住回头望去”(《小路》)。远行者依依不舍,情不自禁地一步三回头,告别熟悉的一切,奔赴未知的前程。即使离开之后,临别时的一切仍在脑海中不断地回闪,“送我离开的时候,邻居的几个老人/探头张望的眼神,令我和路边的狗尾巴草、感动得低下头颅/我想我会一辈子读他们眼中的光芒/感受风和村子里灵魂的气息/也会渐渐明白阳光晶晶照耀万物的力量”(《鸟的眼里天空多么辽阔》)。但即使如此,抒情主体仍然就这样“把爱连根拔起”,“只有黑夜为大地尽情地散开/只有列车渐渐启动眼中的泪水,只有深秋的寒意”(《远行》),以至在远行途中生成了种种人生孤旅、温暖难再的情思,不禁悲从中来。村庄的“矮墙”、“樟树”、“石板路”、“石拱桥”、“小路升上山冈的地方”和“路边的狗尾巴草”、“邻居的几个老人”,描绘出一幅特色鲜明的南方丘陵地带的乡村画卷,抒情主体从中“把爱连根拔起”,“远远地、无边地飞翔”的审美意象,则鲜明地体现出一种农家子弟离别故乡、奔赴远大前程的“离土飞翔”姿态。

在飞翔的过程中,抒情主体虽然感受到时令的美好,感受到“春天给了我们一对巨大的翅膀”,为我们提供了奔向更广阔天空的可能,却又深深地体会到难以真正驾驭命运的迷茫和目标未明而根基已失的惶恐不安。“现在我该到哪里去?我不能/沿着湘江朝某个方向流去。也不能/就这样被风吹得比抖动的树叶还轻”;(《风》)“我不知道它们要飞向何处……我想它们的父母也不知道它们今后的命运……我望着它们在树林上的蓝色天空/越飞越高了。一去再也不会回来”(《飞出窝巢的鸟》)。匆忙的飞翔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丧失,更让抒情主体思绪万千,“一年一度过得飞快/总觉得失去了一些什么/再也找不回来/是天上的云还是地上的水/总觉得有一种东西/把我们鲜活的生活压制风干成枯死的标本/文明而又孤独”(《坐在车上看掠过的风景》),一种经历过后、在清明而孤独中的怀疑和检讨,又由此强烈地表露出来。

最为凝练而丰富地揭示出这种人格姿态及其精神意味的作品,当属蒋三立的短诗《红蜻蜓》:“让我随一群红蜻蜓飞吧/即便被寒冷的冬天掠去,我也情愿/再也不能像一丛丛的草沉默在那里/任风摇动/世界上没有一种翅膀过问天空有多大/我们只管飞翔/驮着愿望飞翔。”在这里,抒情主体所渴望的是一种不管境遇、不问前程的飞翔,其中散发着浓烈的悲怆意味,导致这种决然飞翔的根源,则在于不愿像“一丛丛的草”一样卑微地、不由自主地沉默在那里。在卑微地安稳和艰险的飞翔中,抒情主体一方面选择了后者,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地品味和怀恋着前者,一种“离土飞翔”者既不愿枯死故土又难以决然离去、既不断远行又患得患失的精神心理特征,就鲜明地表现出来。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诗人蒋三立先生的个人诗歌集,收录作品百余首。作者以亲历性的带有痛感的抒写,以自然而传承、朴素而鲜活的意向传达,呈现出各种细小而丰富的生命形态,表达了对于生命的悲悯与礼赞、对于时光与逝去的过往生活场景的怀念与追想、对于生命与存在的领悟与经验。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张力,有一种天然的灵敏与悠远、荒茫与丰富,给人留下鲜明的细节性、视觉性及节奏感。

目录

第一辑 河流最蓝的时候

003 夜 色
004 小 路
005 黄 昏
006 片 段
007 冬日的上午
008 老 屋
009 一棵树
010 陈旧的
011 运 木
012 南 风
013 黑白照片
014 飞出窝巢的鸟
015 老 街
016 朗 空
017 春天的小径
018 黄昏的村庄
019 因为春天
020 初 夏
021 石拱桥
022 大地情深
024 向日葵
026 铜唢呐
027 稻草垛
028 晚 春
029 老歌手
031 村 夜
032 乡村音乐
034 银杏树
036 候 鸟
037 秋 景
038 老房子
039 夏 夜
040 老院子村
041 一日的终结
042 村 口
043 老戏台
044 向 往
046 往 昔
047 归
048 春 雨
049 多想蜻蜓一样在漂浮的落叶上做一个梦
050 秋夜,在林子前的草地上抬头望一眼天空
051 河流最蓝的时候
052 高速公路的快与村庄的慢
053 小 镇
054 老 站
055 风
056 村 落
057 原 野
059 夜 晚

第二辑 亲爱的眼泪

063 亲 人
064 忽 略
065 有时候
066 旧衣衫
068 伤无痕
070 冬天的列车
071 爱 情
072 爱一个人
073 秋 天
074 请原谅
075 无 题
076 离 别
077 同 行
078 想
079 旧时光
080 春 风
081 通 话
082 找自己
083 心上流着一条河
084 萤火虫
085 阳明山,那晚
087 她在秋天走了
089 空 山
090 妹 妹
092 孤 单
093 红枫林
094 送一篮子星光给你
095 秋天就要来临
097 亲爱的眼泪
099 小 站
100 焚炉口
101 每一天
102 如果有人心疼一片大海
103 缝补大地的雨线
104 喝 茶
105 祝 福
107 兰 花
108 痛 苦
109 无 题
110 清明祭父
112 放排工
113 女 书
114 边 缘
115 两幅照片
116 白色病房
117 声 音
118 在冬天的房子里读画
119 听音乐会

第三辑 比时间更慢的寂静

123 敦 煌
124 残 佛
126 夏天的波罗的海岸
127 初冬,行车在路上
128 大白鲨
129 东海岸
130 洪 流
131 放出羊群
133 红蜻蜓
134 孤寂是一种享受
135 月 光
136 黑沙滩
137 纳帕海的冬天
139 在风中朗诵
140 老 人
141 想和听
142 高高的天山
144 灵魂的憩园
146 那么远
148 夜
149 回放时间
150 如果来
151 月 岩
152 柳子庙戏台
153 太 阳
154 低声的秋天
155 一只粉虫
156 虚 幻
157 沉 默
158 秋 风
159 灯 火
160 山 谷
161 比时光更慢的寂静
162 此 刻
163 深 夜
164 聚 会
166 一 年
167 过 道
168 也 许
169 我无法对秋天说
170 往 事
171 鸟的眼里天空多么辽阔
172 惶 惑
173 有些话我只能对月光说
174 无 题
175 护城河
176 玉门关
177 河仓城
178 花 蕾
179 慕士塔格峰的雪
181 越来越远

182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岁月的尘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91508.html